苏州教培报告江苏最有钱的城市,半数学生上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办学指北

苏州,中国华东地区特大城市之一,在人口和经济上,都是江苏省的“一哥”。

但有意思的是,它的教育却带有“暴发户”气质----人多、钱多,教育资源却很匮乏,尤其是跟“考大学”息息相关的高中教育资源,54%的普高率将近一半的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挡在了普通高中的门外。

这种焦虑向下渗透,学区房几乎成了“唯一稻草”,但最高超10万/㎡的二手学区房价,诸多家长只能望洋而叹,焦虑进一步加剧。

而焦虑的多重累加,势必深刻影响苏州教培竞争格局。

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苏州,会是教培行业的天堂吗?

目录

教培发展背景

一、人口规模:常住人口万人,是江苏唯一千万级人口城市

截至年底,苏州全市常住人口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万人,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6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8.68‰,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2.37‰。

与往年一样,年的苏州仍是江苏省常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市,也是省内唯一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比上年增长2.83万人,增量全省排名第4。

鉴于教培行业的特殊性,人口众多的城市总是会更具优势。

二、经济发展:苏州GDP吊打其他12城,但增速不及上年一半

年,苏州以.8亿元的GDP稳居江苏省第一,高出第二名、江苏省会南京多亿。

但早在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就达亿元,年达到了亿元,同比增长了.98亿元,增速为7.79%,而年,经济增速为3.43%,不及上年的一半,如何保持经济正常增长是目前苏州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

另外,年胡润百富榜刚刚公布,从上榜企业家居住城市来看,苏州以70位取代香港挺进前六,比去年增加31位,成江苏省富豪最多、最有钱的城市。

三、教育现状:资源紧张,学区房成升学“硬通货”

尽管,苏州在人口和经济两个方面都牢牢占据江苏第一,但却弥补不了教育资源的紧缺,

普高升学率的持续走低,以及家长对“考好大学”的热切期望,使得学区房热度只增不减,成升学硬通货。

1.升学政策:升学政策多样化,高考明年起实施“3+1+2”新模式

先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政策。

年3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4号文件《关于做好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正式出台,对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做具体要求,全面实行公民同招,坚决落实免试入学要求:

学校须严格按照公布的招生计划实施招生,不得突破招生计划。招生前,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在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为所辖学校设定招生计划数量,做到招收学生数与注册学籍数一致,并按规定控制班额。年开始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

“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为总原则,根据县域内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与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由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为每所公办学校划定服务片区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原则上不得跨设区市招生。

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坚决杜绝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招生时间一般安排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不得早于5月1日。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公办民办学校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所有学校不得通过任何形式提前摸底争抢生源,不得超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增设限制条件,拒绝或变相拒绝适龄儿童少年报名。

所有公办民办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笔试、面试(谈)、评测等方式招生,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公办学校采取登记入学或书面通知入学,热点公办学校的空余学位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所有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体育艺术类专门学校的招生方案须报审批的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可进行体育或艺术的术科测评,但不得组织文化科目考试。

严格规范招生与分班行为,严格均衡分班,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等。不得以分层走班等形式变相分快慢班。坚持标准班额办学,起始年级要按照省定标准班额招生(小学45人/班,初中50人/班)。

再看初中升高中的录取政策。

苏州中考目前主要有3种升学途径:自主招生,志愿填报录取(指标生录取+统招录取)和注册入学,下面重点介绍指标生录取、统招录取和自主招生:

①指标生录取

为了保证教育资源分配均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资源,苏州从年开始,所有四星高中开始实施指标生政策,把招生计划的一部分名额拿出来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

其中,四星高中是指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对普通高中实施的一种最高等级鉴定,也就是说四星高中是高中的最高级别。

截止今年,苏州市共有42所四星级高中,名单如下:

现在,四星高中指标生名额为70%(包括50%的基础性指标+20%的奖励性指标),考生的中考分数需要不低于苏高中统招线20分;考生中考分需不低于指标生的最低控制线(年苏州四星级高中指标生最低控制线为分)。

学生若想被作为指标生被录取,需满足以下条件:

·初中在籍在读满三年;

·填写指标生志愿;

·分数符合要求(指标生控制线);

·排名在全校前N之列(N为指标生数量)。

②统招录取

统招录取是考生凭中考成绩,依照志愿达到录取分数线录取。需要注意的是,中考录取只有一个统招录取分数线,当中考总分相同时,参考语数外成绩。

③自主招生录取

自主招生是指具备自主招生权利的中学,在中考招生时自主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并录取专科课程优秀或者综合素质较好的生源,为学生进入高中后的专业成绩拔尖而做的计划,每位考生限报本区域一所学校。

通过自主招生有3个要求:

·通过自主招生面试;

·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

·在面试合格名单中的位置要靠前。

最后是高考政策。

江苏省实施长达12年的“3+2”模式在今年走完了最后一程。

江苏省跟其他省的考试制度并不同,的总分仅仅包括数、语、外这三门主科:

理科——语文,数学+40,英语;

文科——语文+40,数学,英语。

除此之外,还有两门选修课的考试成绩,是按照名次来决定等级的,共有六个等级:A+,A,B+,B,C,D。

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前5%为A+);

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B级里的前5%是B+);

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

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当然,江苏走在改革前列的高考办法也有明显弊端,为此江苏高考改革12年中不止一次出现过“高考状元去不了清北顶级名校”的事件,比如,今年江苏淮安考生白湘菱,尽管考取分、语数外三门总分第一的成绩,却因历史为B+而无法被清华、北大招录;年江苏省南京市理科第一名也因此无缘清华、北大,最后通过特招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年江苏徐州的文理科第一名都因为这一情况被清华、北大拒之门外。

究其原因,这与“3+2”高考办法相配套的顶级高校录取规定有关。

比如,清华大学在年《本科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清华大学在江苏省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两门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为A+、A。

北京大学的要求是双A+。

而其他大多数高校,比如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大、中国人民大学等,都要求考生两门选修科目最低等级都是A。

如果考生的选修课有C,他将无缘一本,因为一本的起点是BB。

也就是说,考生即使主科考的再好,如果选修课成绩档次不够,也是进不去的。

举个极端的例子,必修分、选修两个A+可以上清华;但必修分,选修2个C只能去上民办二本。

好在,从年的高考开始,江苏省将正式实施“3+1+2”高考新模式,总分值为分。语数外3门为统考科目采用全国卷,其中,物理、历史选取一门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选取两门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选考科目成绩必须达到合格,这一现状也许有望扭转。

2.教育现状: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年高考大逆转

年全年,苏州市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学资源分布,全年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80所,新增学位7.3万个。

截至年年末,苏州拥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所;在校学生.81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4.90万人;毕业生44.3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6.74万人;拥有专任教师13.1万人。

此外,苏州在《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中还指出,加大新建、改扩建学校力度,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学校建设任务,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0所,投入资金约亿,将新增学位约10万个。其中,新建改扩建40所中小学幼儿园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总投资约55.8亿元,将增加学位约4.81万个,启动《苏州市十四五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相关工作。

从近两年的教育动作可以看出,苏州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但也侧面反映了当地教育资源的供给紧张。

以高中教育资源为例,普高录取率的走低,将其紧张程度暴露无遗。

从中招计划来看,年苏州市区各普通高中面向苏州市区招生人数总额为人,而今年市区初中学籍总人数为人,那么,普高录取率则为/≈54.27%;

年苏州市区四星高中招生计划总数为人,所以,四星高中录取率则为/≈38.77%;

与此同时,当地家长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jq/12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