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六讲上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是战狼2中的一句台词,这样的底气来自于我们强大的国力。然而,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却是饱受列强欺辱的“东亚病夫”。
《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的作者安格斯·麦迪森认为:直到年中国的GDP还是世界第一,但在年之后,维持了二千多年的“世界第一”被美国所取代。
甲午战争(年)前后,日本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几乎一样,约为万两白银。中国当时是一个4亿人口的国家,统治者没有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工业、军事方面,却把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修建皇家园林,诸如圆明园、颐和园等,耗费了大量的财富。日本已经开始近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其国家机器运转效率和政府的税收能力要远远超过还停留在农业社会的大清国。
年10月,日本召开第七届临时议会通过预案,增加临时军费1.5亿日元,并发行战争债券1亿日元。截至年3月,日本政府公布其实际支出战争费用为.6万日元。日本在用完2.5亿日元的预算后,依然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向外国借贷的方式支撑军费,而不至于出现财政崩溃。清政府用于支撑甲午战争的军费大概是日本的一半,其中约60%是向外国借贷。
近代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靠GDP是远远不够的。财政收入水平、财政收入能力和财政支出的方向影响了国家兴亡。甲午战争清政府之所以战败,表面上是与经济发展和军费不足有关,但本质上是当时的国防、科技、教育以及清政府落后的体制机制导致的。
在财政学课程里,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均属于经常性支出,这就是我们第六讲要学习的内容。
一、支出属性
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知道了可以将财政支出划分为三类,即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投资性支出(P39)、转移性支出(P40),其中经常性支出、投资性支出又可以称为为购买性支出。
财政经常性支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财政经常性支出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第二,财政经常性支出满足的是纯公共需要,这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
经常性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费、国防经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等。
在经常性支出中,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的。对内,必须设立行政管理、公安司法、经济管理等各类行政机构,因此行政管理费就构成了国家支出的基本内容之一。对外,国家建立必须执行另一项基本职能就是防御外敌侵犯,保卫国家安全,为此就需要建立军队和军事设施,因而国防费也是基本支出。
对内管理国家,对外巩固国防,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从而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是国家的两项基本支出,失去了这两个职能和两种支出,国家就不能成为国家了。
有法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年9月1日修订)》第七十九条: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退休金以及录用、培训、奖励、辞退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三十五条国家保障国防事业的必要经费。国防经费的增长应当与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三十六条国家对国防经费实行财政拨款制度。
二、行政管理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
广义的行政管理支出涉及《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以一般公共服务为主的三类科目:
一是一般公共服务,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党派团体、政府各部门等;
二是公共安全,包括武装警察、公安、检查、司法等;
三是外交,包括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对外合作交流等。
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和公用经费(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等)两大类。
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