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丨山东整省推进职教高地建设一市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发布会第八场,介绍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教育报记者:您好,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出台了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专业(群)考核方案。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两个方案?
邢顺峰
建立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专业(群)考核制度,主要目的就是按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及平均薪酬、“双师型”教师比例、师均技术服务到款额等实实在在的业绩,综合利用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企业、行业、第三方、同行、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评价的结果,考核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引导学校按类型教育规律办学,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建设一批区域离不开、业界都认可、全国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校和专业(群)。重点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不仅“能就业”还要“就好业”,高质量就业成关键点。在稳就业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新期待。为此,考核方案将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平均薪酬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评价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指标内容,既要看就业创业率,还要看薪酬水平,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多个维度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二是让会动手的先上,贡献大的多得。着力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顽瘴痼疾,一方面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导向,让作出贡献的人才“名利双收”,激发教师队伍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凸显职教特色,不仅评价教师理论水平,更评价教师动手能力、实际贡献以及在生产一线的实践经历。通过考核高水平、高贡献人才收入水平,引导学校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三是夯实“齐鲁工匠”培养主阵地,建设技术技能传承创新策源地。职业院校要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不但举办学历教育,还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年,全省高职院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万人次以上。面对新经济新技术带来的生产技术、组织模式快速变化,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外,还要聚焦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工艺等应用性研究,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成为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创新源、技术源和人才源。为此,考核方案将技术服务、承担的各类培训及专利转化方面到款额以及较上年增幅,单列指标考核。
四是学校办得好不好,师生最有发言权。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更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因此,考核方案把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五是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特色办学、创新发展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省现有各类高职院校85所(含3所职业技术大学),其中,国家“双高计划”院校15所,省优质高职院校37所。为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特色发展,考核方案在统一设定的评价指标之外,还单独设置了特色创新加分项,旨在引导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大胆探索创新,形成鲜明特色,千校千面、各具风貌。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您好,职教高地文件指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工作思路是整省推进,要求“一市(校)一案”系统谋划发展,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邓云锋
“一市(校)一案”是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意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整省推进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各地、各职业院校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3—5年各地、各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方向和具体任务。各个实施方案着眼痛点堵点难点,从不同层面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趟路子。
比如,潍坊市实施方案是省教育厅和潍坊市政府联合印发。9月25日,刚刚举行了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启动仪式。从试验区到示范区,潍坊市将按照“全区域推进,全链条融合,全要素保障”的思路,围绕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开放共享式实训基地、深化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锻造一流“双师型”队伍、提升职教对外开放度、创新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10项核心任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努力为提供经验做法。
济南市实施方案可概括为“五高”:一是高起点规划职业教育布局,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二是高标准提升办学质量,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引导更多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深造。三是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开展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高标准建设大型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四是高水平建设师资队伍,探索建立公开遴选聘用职业院校领导班子成员机制。五是高层次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师生海外交流规模,鼓励职业院校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中外合作项目等。
青岛市突出“一区、一城、一基地”。“一区”是指青岛市创建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一城”是指在即墨规划建设国际职教城。首期职教城的核心园区占地亩。职教城用中高职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努力办成一个产业引导、产城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示范,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现多元投资、多元办学、社会参与。“一基地”是指打造中德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包括西海岸中德工业园、中德农村“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心等。
烟台市树立“大职教”观念,打破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的藩篱,对全市区域内职业院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等进行统筹,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实行一体化管理,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招生、教育教学等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及证书发放。深化职业院校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二级院系取消行政级别,逐步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校长职级制。
威海市坚持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坚决做到“应放尽放、应给尽给”,让学校“活”起来。其中,在选人用人方面,用人计划由学校自主安排执行;机构设置方面,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权利全部下放学校;财务管理方面,明确小额零星项目实行自主招标;对具有法人资格的办学项目收费标准,由办学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办学成本等情况自主确定。
滨州市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按照年增长10%的比例逐步提高中、高职生均拨款。市级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出资万元,用于支持学校和专业建设等。建立学生实习工作考核与补助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考核认定符合实习规范的企业,按照实习学生每人每月-元的标准,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
枣庄市政府专门印发《关于推动枣庄职业学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6项支持举措。这是我省首个以市级政府名义印发、专项支持高职院校的文件。其中,明确规定全面落实办学自主权,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事后向组织部门备案。
省交通运输厅专门印发方案,支持所属交通职业院校发展,包括探索教学部门去行政化、管理部门实行职员制,将所属院校重点基建项目、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列入财政资金予以重点支持等。
其他各市、各有关部门的方案也立足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各有特色、各有亮点。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您好,我们注意到,9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举办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在山东进行改革试点,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邢顺峰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依托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于11月在我省举办。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35家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和地方共同举办的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自8年以来,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12届。我省大赛成绩优异,获奖总数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一等奖数量位居第二。
大赛坚持政府统筹、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围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置了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比赛项目,紧贴产业前沿,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为加快推进大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办赛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决定对大赛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开放式、普及性新赛制。即推动大赛面向更多学生、惠及更多学生,线下进行、线上直播,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大赛中来。年以前大赛主赛区一直在天津,今年,教育部决定依托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大赛改革试点工作。
本次大赛山东是唯一赛区,改革试点赛的全部赛项都放在山东举办。届时,35个部委领导或司局负责同志将出席大赛开幕式并参加相关活动,近百家企业和余名顶级产业技术专家将汇集山东。这不仅能有效带动我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而且对推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本届大赛共设40个赛项,中、高职各20个。在全国大赛组委会领导下,我省按新赛制、新规程遴选承办比赛的职业院校并进行赛点建设完善,比赛地点将分布在全省大约10个城市,届时省内外约名选手、指导教师和专家、裁判、技术支持人员等参加。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原标题:《答记者问丨山东整省推进职教高地建设“一市(校)一案”系统谋划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1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