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瑞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博士论文选题取向

本次阅读约十七分钟

李华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辽宋夏金史及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

01

基本情况

1、学位制度的建立与博士生导师的分布

中国现代学位制度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宋史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大致稍晚于这一时期。从40年代开始至“文化大革命”之前,已故和健在的老一代宋史前辈多有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经历。

中国的博士学位制度则是在年以后建立的。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邓广铭先生获得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资格,其后,年,河北大学漆侠先生,四川大学吴天墀先生,年,云南大学李埏先生、杭州大学徐规先生等也先后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中国宋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由此展开。

年,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审批权由国务院下放到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这使得博士生导师人数遽增。

此前,国务院审批的博士生导师共有五批。这五批当中,宋史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只有7人,而从年至年13年当中,据不完全统计,博士生导师人数达到52人,分布在21个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占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33个中国古代史博士点的2/3。

2、博士学位论文与青年学者的宋史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有了较大发展,博士学位论文已成为衡量和检视宋史方向青年学者论著水平的主要标识。尽管其中也不乏有高水准的硕士学位论文,特别是在90年代以前有较多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从数量上看,到年,据初步统计,自建立博士学位制度以来,宋史方向博士学论文约计篇,其中80年代9篇,90年代38篇,年以来篇。再从质量上看,从年起,宋史学界开展的代表最高水平的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的评审,已可看出博士学位论文在现今中青年学者论著中的地位之一斑。

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成立于年,用于奖励海内外中青年学者(50岁以下,包括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所撰写的辽宋夏金史研究领域的优秀学术著作及论文。迄今已进行五届评审,共评出获奖论著22部(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计17部(篇),约占4/5。

02

论文选题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年6月底,从年起迄今共有篇宋史方向博士学位论文获得答辩通过。按照传统的学科领域分类,制作下表,大致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宋史方向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取向。

近三十年宋史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有三个特点。

一、年以前选题基本限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其中又经济史为重;年以后,社会史受到   

第三,论文选题反映了宋代历史的特征。在中国历史上,宋朝不武常为后世叹惋,但宋朝的经济和文教取得了很高的发展水平,受到中外史家的较为一致的肯定。近三十年宋代经济史是宋史研究中取得较大成绩的又一领域,不过,宋代经济史在近三十年发生了由政治经济学设定的经济史范畴逐步向带有市场特征,以及西方新经济理论设定的经济史范畴的转型。论文选题取向反映了宋代历史特征和研究方法变化的趋势。

新儒学的发展演变无疑是宋代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文化当中最为闪光的亮点,论文选题在文教方面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jq/78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