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公子准备考研的你知道究竟什么考生更受导

社会在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0年代小学毕业就可以当老师,60、70年代,初高中毕业就可以当老师,80、90年代,大学毕业就可以当老师。

现如今,很多学校要求是博士、硕士,并且是名校毕业,甚至要有海外学习背景等等。

随着就业压力增加,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越来越难,读研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在考研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研究生导师一般希望招到什么样的研究生呢?

很多人都会认为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导师或学校会存在“黑幕”大家对所谓复试环节的“黑幕”一般集中在以下几个地方:

初试高分入围,复试后被淘汰

因为复试时都是差额复试,一般1:1.2,有的高校甚至达到了1:1.5,所以每年都会有高分被刷的情况,这种情况最容易让考生产生质疑,而且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大家都知道,虽然高考改革了N次,但现在仍然是以分数论英雄。和高考不同的是,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性考试,研究生的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初试成绩高并且排名靠前,会给最终的录取带来一定的优势,毕竟总成绩是初试和复试按比重加权得到的。但是随着一些高校提高复试比重,这种对复试的质疑也从未间断。

首先,初试成绩高,并不意味着最终一定能够录取。其次,复试时考察的是综合能力,对复试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因为一般按照规定,复试中任何一个环节(笔试、综合面试等)如果低于60分,则复试总成绩都是不及格,初试分数再高也是枉然。所以初试时高分考生不能沾沾自喜,排名靠后的考生更要加倍努力,不是没有逆袭的可能。

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大多数学校的复试将采用网上远程面试的办法,因此,这会给考生带来更多的压力,但同时对于学校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通过近期的会议能够看出,初试成绩高的同学将会受益,低分逆袭很难了。

二本三本考生复试被淘汰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甚至讨论过专科生考研复试的问题,同样的,二本和三本的考生也会担心因为出身问题在复试时会被导师们歧视,在这里观察号要和各位同学说一下,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整体上来说普通高校的学生和名牌大学的学生确实是有差距的,包括入学成绩上的差距,也包括学校的培养质量、培养环境、师资力量上的差距。

但我们还要看清一点,在大学里,决定未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还是自己的努力程度,最近几年,从普通职业技术学校到清北等名校,一样有被劝退的学生,二本也有因成绩优异、综合能力强被保送清北的学生。所以即便我们不能左右导师固有的偏见(如果存在的话),但我们能做的是在初试复试各个环节努力做到最好,争取以出色的表现为自己赢得晋级的机会,简单的例子,同样的一个原理,A同学对答如流,B同学支支吾吾,即便B来自名校恐怕也难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即便联系的导师认可,一个人也不能堂而皇之地左右大局,若被录取也难以服众,况且面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歧视外校考生

如果仅仅因为在复试时与报考院校的学生竞争时被淘汰,就定义为“黑幕”,那这样的“黑幕”恐怕普遍存在。尤其对一些双一流高校的老师来说,他们对本校学生的认可度更高,因为不论是从培养过程还是培养水平上还是了解程度,肯定对本校的学生更加认可,而本校的考生对学校也为熟悉,在后续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能会更为得心应手。

实话实说,同样是导师,我们在复试选拔学生的时候,也会对本校的学生有所倾向,但是也会有底线,从年开始,复试整个过程都会录音录像,不可能出现复试时讨论的情况,但在复试前,导师们都会做足功课,在初试成绩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本校学生在复试时确实还会占据一定优势。针对这种情况,观察号除了建议你认真准备复试外,尽可能提前联系好导师。

考研复试因为差额的原因,必定会有一部分被淘汰,初试成绩只是敲门砖,随着复试权重的增加,初试成绩高不能保证你高枕无忧,与其担忧“黑幕”,不如认真准备复试,这才是成功上岸的保证。

那么,要想知道研究生导师希望招到什么样的学生,就应该知道研究生导师是做什么的。

研究生导师工作一般而言,主要三件事:教学、科研、论文。对于学生的指导包括思想、学习、论文等。

导师人在学校,就会存在三方面诉求:学术地位的提高;行政地位的提高;经济水平的提高。三个方面都会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导师的目标有多远大,就意味着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多高……那这三方面诉求究竟包含什么呢?

学术地位的提高

学术地位那就是几项硬指标,论文,自然科学基金,教学质量除了教学跟你这个小硕没有半毛线关系之外,剩下就是考验文字功夫的东东。注意写论文和基金等材料,并不是考验你语文学得有多好多好,而是看一个人的归纳和总结能力有多强,不要弄得跟网文一样写了几万字还不知道主题是什么。能够一页纸写明白(我说的明白是指随便拉个人就能看明白,而不是光自己明白)的东西千万不要啰里吧嗦。

行政地位的提高

根据导师行政职务高低,安排你做一些行政上的杂物,如打印材料,送文件,统计信息,组织活动,参加一些杂七杂八的会议。这个是看个人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很多人认为就是跑个腿而已,实际上大部分行政岗位的老师做的也都是这样的普通工作做起来的,如果学生有志于毕业后做行政管理或者业务类工作,导师就会非常喜欢让这些人去做此类工作。

经济水平的提高

两个字:科研。再分:纵向科研,横向科研

纵向科研经费多,对于学术业绩有加分,但是在文字报告和财务等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经费多只是表面上的,国家不可能让你胡乱花钱,现在各级部门都会做纵向项目的财务审计,所以大部分导师做纵向科研都是为了学术业绩和科研业绩的,并不是指望这个挣钱,好点也就是购置个仪器设备,外出调研开个会(你懂得),学校的一些日常费用及研究生补助等。

纵向科研除了把技术做成以外,更关键的就是上峰部委的各种评审会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定期考核。做纵向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除了需要看一些专业技术能力之外,其实还是跟学术类导师的要求一样,能说会写,善于总结。

横向科研是直接对导师产生经济效益的,事实上因为横向科研对于学校的业绩提升帮助较小,在学校里一般不受待见。反正钱全落在导师个人手里面了,其他人就会给你的科研业绩和学术业绩挑刺,看上去搞横向的老师把钱挣了,但是他在前两项的提高上必然会受到阻碍(再次说明,本讨论针对大部分能力中等的导师,如果已经是大牛或学霸就不在此列)。

横向科研事实上要分为三类:做样品,做产品,做商品。难度依次递增,收入回报当然也是相应提高的。

其次,如果导师做的是产品类的横向科研,就需要你更多的与客户接触,除了专业能力以外,业务能力也就用的上了,作为工科生,有一种职务叫做FAE,你们懂得。FAE不是为了去单纯解决客户的技术问题的,而是去进一步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深入推销产品去的。

不管是纵向科研还是横向科研,最终都会考量一个问题,团队协作。不仅是你与队友的协作,还有你与客户的协作。所以送诸位两个字“沟通”。

综上所述,导师们所偏爱的学生大概需要以下特征:

英语好

不管是撰写论文、做学术交流、查询海外资料,还是研究技术手册,英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任何非英语专业的导师来说,英语好的学生总是更让人更省心一些。除非他的定的目标非常低,不需要用英语。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所以应了那句老话:先做人,再做事。导师首先希望他招了学生不要添乱,再说能不能出成绩的问题,基础好,也就是你出成绩的概率提高了而已。

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并认真钻研的

通常来说,对科研事业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会非常的强,所以在读研阶段会非常受到导师的喜欢,毕竟老师都喜欢听话、爱学习的孩子。

科研能力强

其实不管放在什么时候,公司也好,学校也罢,领导都会更喜欢工作能力强的人。放在研究生阶段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的科研能力非常的强的话,同样也会很受到导师的喜爱。

执行能力强

不管是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如果一个人的执行能力很强,都会深受导师喜爱。人往往是都喜欢听话懂事的,执行能力也是一个人是不是听话的具体表现。

有胆量、敢提问

任何时候都要有勇气,敢于去挑战,敢于去提出质疑,这样的学生更容易发现新的东西,更容易在研究生阶段获得新的东西。

同样的,这样的学生也更容易找导师的喜欢。人还是都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对自己不认同的事情提出质疑,提出挑战,很大程度上大去的成功的几率会比别人高。

对于研究生阶段的他们来说,有胆量、敢提问的学生也更容易得到突破性的进展,这样子的学生导师怎么能不喜欢?

人品好

一个人除了要有很强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人品问题,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能得到保障的话,他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

这样未来不管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拥有正直人品的学生会更受导师的喜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jq/130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