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建公共管理的三个理论基础

北京荨麻疹哪里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410/8833311.html

文章来源:诸大建学术笔记

国内主流观点提出公共管理的学科框架是2+X,其中2是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X是公共管理的实务领域。我同意理论基础与实务框架的两分框架,但是对于基础课程则有不同的建议,觉得最好强调3+X甚至是3*X,乘号*表示没有3作为工具是不行的,而3应该是公共管理导论、政策分析、政府与社会部门合作治理。

1)公共管理导论。代表性的教材是澳大利亚休斯的书或美国Starling的《公共事务管理》,内容包括政府与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主要资源,这与我的对象-过程-主体框架有一致性,可以用物理-事理-人理的方法论作为逻辑支撑。当年写城市管理书,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后来主编可持续发展与治理一书,也是如此。搞公共管理需要有这样的基础。传统的行政管理,主要是政府内部管理,而不是面向外部事务管理的。

2)政策分析。政策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研究政策如何制定、实施以及评估。这里的政策分析是动词而不是名词。现在的公共政策书很容易搞成各个领域的政策集合,例如许多城市管理的书,没有讲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却讲了许多具体领域的管理问题,少了公共管理的理论性。我们当年写政策分析新模式一书,就是希望有基础性和整合性的理论论述。

3)政府与社会部门合作治理。这是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公共事务不是单纯的政府事务,是政府主导下的合作生产过程,因此主体上的拓展和深化就是公共事务治理。从公共事务到私人事务可以分出四种类型,例如城市社区管理要区分纯公共的(社区)、半公共的(小区)、半私人的(楼栋)、纯私人的(家庭)等。合作治理是组织之间的界面管理,包括三个方面。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重点要研究横向的合作治理,例如城市环境治理问题以及区域一体化合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治理,是传统的PPP问题;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治理。

(绿会融媒获授权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gf/10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