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1.电子政务是指把现代电子网络技术运用于政府管理,以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活动。
2.行政问责制是指在行政组织内部所实行的一种针对行政领导者过失而进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3.公共选择学派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在20世纪60-70年代创立的。该学派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过程和政府过程,重点是研究政府行为,因而成为当今最有影响的政府理论之一。
4.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强制性力量。
5.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的活动。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学意义上的行政责任。
6.问责制是指在行政组织内部所实行的一种针对行政领导者过失而进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7.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基于行政权力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8.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其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投入的比率,它是衡量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尺度。
9.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监察、督导和制约。
10.公共选择学派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在20世纪60-70年代创立的。该学派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过程和政府过程,重点是研究政府行为,因而成为当今最有影响的政府理论之一。
1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人视为其他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宝贵资源,从而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更加理性化的战略管理。
12.“重塑政府”运动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受企业界“重塑管理”运动的启示而进行的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和程序的实验,其着眼点在于把企业管理精神移植到政府中来,创造一个有效的、能够应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挑战的政府。
13.电子政务是指把现代电子网络技术运用于政府管理,以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活动。
14.西方文官制度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在借鉴中国古代吏制精华的基础上,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西方工业国家人事行政制度。
15.“新公共行政学”20世纪60—70年代,以弗兰克.马里尼和乔治.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美国新一代学者对传统行政学提出了挑战,创立了一种“新公共行政学”,要求把实现政府高效率和社会公平作为行政改革的重点。
16.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推行政务依法组建的行政机构体系。
17.行政伦理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行政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是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
18.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依法建立的国家公务人员选拔、任用、晋升、考核、奖惩、退休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19.决策的有限合理性原则是由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首先提出的一种决策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不要刻意追求最佳决策方案,而只要求得满意方案、合理方案即可,以免给执行过程造成障碍。
20.政府能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动员、整合、配置和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吧国家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2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人视为其他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宝贵资源,从而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更加理性化的战略管理。
22.官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韦伯。
23.层次最高、权威最大、范围最广、法律效力最强的监督是立法监督。
24.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始人是梅奥。25.提出行政管理运行“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古利克。26.国家行政机关最根本的职能是行政决策。27.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行政管理学创始人的是威尔逊。28.行政手段的本质是建立在行政权力和隶属关系基础上的权威性。29.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我国,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从属关系。30.按决策者的思维方式划分,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31.行政手段的本质是建立在行政权力和隶属关系基础上的权威性。32.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我国,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从属关系。33.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公务员行为的最根本准则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4.按决策问题的性质划分,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35.我国公务员行为的根本准则是坚持为人民服务。
3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趋势,从职能重心上看,是由控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37.对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实践影响最大的理论是公共选择理论。
38.毛泽东将领导者的基本职责简单地概括为“出主意,用干部”,这说明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之一。
39.当今世界政府职能转变的主流趋势,从职能范围上看,是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40.试析依法行政原则
答:(1)在行政管理中清除人治残余,树立法治权威;(2)建立完备的行政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3)建立健全各种行政组织制度,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障行政法制的贯彻落实;(4)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严格执法。
41.简析行政权力的内涵和特征
答:内涵:(1)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3)行使行政权力的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4)行政权力是一种合法的强制性力量。特征:(1)公共性(2)合法性(3)强制性(4)权威性
42.如何有效发挥我国人大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功能
答:人大监督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加强人大的审议权和质询权;(2)提高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参政、议政能力;(3)切实保障人大对行政官员的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4)切实保障人大代表的豁免权;(5)人大增设专门监督机构。
43.简述行政组织系统理论
答:(1)系统在行政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2)行政组织系统既是相对封闭的,又是开放的。(3)建立组织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整体效应。(4)组织系统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的运动和发展。(5)运用系统工程运作行政管理是时代的要求。
44.简析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1)强调公务员的政治性,不搞“政治中立”。(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3)不实行政务官与事务管分途而治;(4)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5.简述我国行政组织设置和运行的基本原则
答:设置的基本原则:一是适应需要原则;二是统一性原则;三是精简高效原则。运行的基本原则:一是依法运行的原则;二是完整统一原则;三是权责一致的原则
46.概述人本管理思想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答:(1)确立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组织成员的广泛参与。(3)管理行为和管理过程是使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这是管理的宗旨和归宿
47.怎样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答:1.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性。2.行政决策的科学化:(1)行政决策体制的科学化;(2)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3)行政决策方法的科学化。3.行政决策的民主化:(1)关键在于扩大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提高决策透明度,实现决策法制化;(2)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
48.简述我国行政组织设置和运行的基本原则
答:设置的基本原则:一是适应需要原则;二是统一性原则;三是精简高效原则。运行的基本原则:一是依法运行的原则;二是完整统一原则;三是权责一致的原则。
49.简述行政领导的内涵及其在组织中的功能
答:内涵:(1)行政领导是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角色;(2)行政领导是以权力为基础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3)行政领导是一个统率和引导的行为过程。功能:(1)确立组织目标;(2)实现组织目标;(3)保持组织稳定;(4)提高组织适应性。.
50.简析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
答:(1)行政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公正性原则;(2)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性原则;(3)行政权力运行的科学性原则;(4)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共性原则。
51.概述能本管理思想
答:(1)能本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2)构建一种能力型社会及其运行机制;(3)给每一个人提供发挥自己才能的合适舞台;(4)在领导制度上,保证进入的人是凭能绩进入的;(5)在分配制度上强调按贡献分配;(6)重视能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52.请谈谈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
答:(1)保证行政机关正确行使权力;(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3)克服官僚主义;(4)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53.简析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1)环境因素;(2)组织因素;(3)人员因素;(4)技术因素:(5)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54.怎样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答:(1)实现决策体制的科学化;(2)实现决策程序的科学化;(3)实现决策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化。(4)加强决策科学化的思想理论建设;(5)加强决策科学化的组织建设。
55.简析行政权力的内涵和特征
答:内涵:(1)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3)行使行政权力的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4)行政权力是一种合法的强制性力量。特征:(1)公共性(2)合法性(3)强制性(4)权威性
56.简述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答:含义: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运用国家法定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实践管理活动。
特征:(1)权威性(2)法制性(3)公共性(4)民主性(5)效率性
57.简述行政组织系统理论
答:(1)系统在行政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
(2)行政组织系统既是相对封闭的,又是开放的。
(3)建立组织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整体效应。
(4)组织系统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的运动和发展。
(5)运用系统工程运作行政管理是时代的要求。
58.简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和主要内容
答:转变趋势:(1)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2)从“控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主要内容:(1)中央向地方分权;(2)政府向企业和社会放权;(3)政府退出微观经济领域,主要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59.试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的区别
答:(1)传统人事行政将人当作成本,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资源;(2)传统人事行政强调人事控制,而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3)传统人事行政注重管理过程,而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宏观战略管理;(4)传统人事行政方法单一,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科学。
60.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
答:(1)树立科学的效率观;(2)行政机构设置合理化;(3)提高行政人员素质;(4)实现行政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61.简析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1)强调公务员的政治性,不搞“政治中立”。(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3)不实行政务官与事务管分途而治;(4)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62.试析依法行政原则
答:(1)在行政管理中清除人治残余,树立法治权威;(2)建立完备的行政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3)建立健全各种行政组织制度,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障行政法制的贯彻落实;(4)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严格执法。
63.如何有效发挥我国人大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功能
答:人大监督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加强人大的审议权和质询权;(2)提高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参政、议政能力;(3)切实保障人大对行政官员的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4)切实保障人大代表的豁免权;(5)人大增设专门监督机构。
64.论服务型政府视域中的政府能力构建
答: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点。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提升政府能力。4.当前政府能力不适应性的表现和原因。5.围绕提升政府能力进行行政改革的思路。
65.论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答:1.什么是以人为本?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点。4.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66.论政府能力与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答:1.政府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体系。2.中国加入WTO、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特殊矛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当代中国政府能力提出了挑战。3.政府能力不适应性的表现和原因。4.围绕提升政府能力进行行政改革的思路。
67.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答:1.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性。2.行政决策的科学化:(1)行政决策体制的科学化;(2)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3)行政决策方法的科学化。3.行政决策的民主化:(1)关键在于扩大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提高决策透明度,实现决策法制化;(2)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
68.试论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
答: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行政发展的普遍规律。2.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依据和意义。3.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趋势。4.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内容和途径。5.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zs/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