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中国学者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避免科技创新“卡脖子”。要想推动科技创新,就需要避免行政权力对科研自主性的干预和扭曲。权力的影响无远弗届,但是有关权力对学术发表的影响却研究不多。这主要是人们普遍相信学术界可能对权力有免疫力,能够按照学术水准来运转。但是,在一个权力主导的社会,作为象牙塔的大学也无法置身事外。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也会受到权力的干预和影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贾瑞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聂辉华和西南财经大学的肖伟发表在《比较经济学报》的论文,对中国高校经济学院的研究显示,中国高校的论文发表是一场“权力的游戏”。研究显示,在中国高校经济学院担任院长,年均论文发表量大约会增加0.7篇。这些额外增加的论文主要是同本校其他人的合作成果。换句话说,希望和院长合作的同事较多,这使院长发表的论文也增多了。该研究还发现,这些新增的论文研究主题多数不同于院长上任以前的研究领域。当了院长以后,院长合作研究的并非自己所擅长或长期从事的领域,而更多是合作者主导的研究方向。由于“隔行如隔山”,更换研究领域往往很难;加之院长的行政事务较多,日理万机也难以开启新的研究方向,这意味着院长在合作发表论文时“挂名”的可能性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发现对于顶尖大学和顶级期刊而言,权力带来的论文发表影响甚微。对于上任以前论文发表量就很多的学者而言,权力效应也相对较小。因此,这意味着院长发表论文数量的增长主要同其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力有关,很难说是院长的能力或声望使然。因此,这说明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存在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zs/1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