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论文选题汇总收藏
1.论正当防卫2.论死刑的存废3.论自首的认定4.论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5.论赦免6.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7.论渎职犯罪的法律预防8.论性贿赂9.论医疗事故罪的认定10.论交通肇事罪的特征与认定11.论证券欺诈12.论证券发行程序的完善13.论上市公司的监管14.论券法律业务的规范与管理15.论持续信息披露制度16.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17.论中小企业板的监管18.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19.论证券仲裁20.论证券投资基金法21.论保险法学的学科体系22.论外资保险公司的法律监管23.论保险信用体系的构建24.论农业保险25.论船员保险26.论旅游保险27.论医疗保险28.论航天保险29.论专业保险代理人的规范30.论保险欺诈31、行政许可法与工商行政管理的制度创新32、商标保护法律框架的比较研究33、论中国品牌的政策法规环境34、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竞争法的重构35、建立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36、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管理问题研究37、试析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特征的变异及管理38、试论我国行业管理法的地位与体系39、中小企业无形产权管理的法律分析40、论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41、经济法的起源42、经济法价值取向探讨43、论经济法的公平价值44、加入WTO对经济法的影响45、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46、经济法地位问题探讨47、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有待解决的问题48、完善我国企业法人制度的思考49、当今企业法人代表违法违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50、企业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问题探讨51、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52、企业法人的经济犯罪与赔偿责任研究53、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54、论公司法的立法价值去向55、公司法改革面临的问题56、加入WTO后中国金融法的调整57、税法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58、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问题探讨59、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立法的完善60、春秋时期成文法颁布的背景分析。62、中国法家思想兴衰的原因探析。63、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制的影响。64、试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65、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权制度。66、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分析。67、试析清末移植西方法律失败的原因。68、试析革命根据地的法制特征及其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69、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征及其影响。70、从中国法制历史分析中国缺乏宪政传统的原因。71、论我国劳动法的法律地位72、劳动法的完善及修改建议73、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建议74、女职工就业法律保护的完善建议75、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76、论我国年休假制度的法律体系建立77、论竞业禁止条款的法律完善78、商业秘密保守法律问题的研究79、反年龄歧视法律研究(论我国三十五岁现象)80、民事案件简易程序审理的适用81、举证责任的分配与适用82、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对策83、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84、民事执行中的拒不履行85、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纠纷中的适用86、完善我国审级制度87、谈共同危险行为中的举证责任88、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89、论法院依职权追加当事人存在的问题90、诉讼代表人的地位91、试论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92、谈谈民事司法改革93、权利与义务的法理思考94、依法治国的法理思考95、隐私权与知情权法理思考96、入世我国法律政策的应变思考97、第四权力--新闻媒体的权力行使思考98、司法、检察解释的法律效力思考99、公司法完善的思考、国企改制的若干问题、法人治理机构的若干问题、入世我国知识产权完善问题、入世与我国版权(或商标、专利)保护问题、入世我国企业创品牌若干问题、网络知识产权若干问题、当前我国房产纠纷法律问题、当前我国房产物业管理法律问题、入世我国税制完善问题、个税监管问题、房产装修市场规范问题、两大法系的联系与区别----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两大法系的走向、英国信托制度的历史演变、陪审制度考、试论违宪审查制度、欧洲法院审刑程序分析、法国民法典的历史评价、德国民法典的历史评价、明治维新时日本法制发展的影响、年美国宪法的历史意义、行政审判制度的历史发展、试论债的相对性、试论不真正连带债务、债的保全制度分析、最高额抵压中若干法律问题分析、我国《担保法》和主要缺陷及修正建议、试论契约目的落空制度、论公司的社会责任、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商业秘密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略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驰名商标保护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房地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研究、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证券民事赔偿的救济制度研究、域名及其法律保护、证券业金融风险的法律控制、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论商标权与商号权权利冲突及解决、遗产税若干问题研究、劳动权利的保障与劳动法的完善、劳动安全保障法制探讨、职业病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劳动合同法制完善之探讨、行政机关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分析、劳动监察制度之完善、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探讨、农民工就业政策改革问题探讨、劳动权的保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劳动者的劳动权及其行政救济、外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的法律规制研究、公司要约收购制度中的信息披露制度、在校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培训合同研究、论竞业禁止、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虚拟世界商务交往中的法律问题、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之探析、胎儿人身损害赔偿权探讨、试论我国隐私权保护的不足与完善、论法院调解的程序价值、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论党的政策对法制建设的影响.论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论国际形势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年与年宪法之比较研究.论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的保护的变化。.论我国教科文卫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论法治国家.我国近三十年法制建设的成就与不足.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论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宪政的中国之道、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如何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试论夫妻人身关系的立法完善、论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调整、论侵犯配偶权的民事责任、如何完善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从“花盆坠落伤人案”谈共同危险行为、从“黄某赠与‘二奶’房产案”谈民法原则与具体规则的适用、浅谈继承人范围的立法完善、浅析作品名称的法律保护、从“厦门吴再添案”谈姓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及保护、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及完善、私家侦探制度之我见、论集体合同、如何完善我国的羁押制度、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分析、从“福州禁售电动车案”评我国行政主体的WTO观念、论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法律关系(结合本地发生的案例)、论《行政许可法》体现出来的法治精神、论社区处遇在我国的可行性。、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论董事的责任、论公司的社会责任、婚约法律问题探讨、人民调解制度研究、论胎儿的民法地位、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论电视新闻侵权、继子女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未成年人监护问题研究、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研究、婚约法律问题研究、事实婚姻法律问题研究、同居法律问题研究、婚内强奸法律问题研究、借腹生子法律问题研究、试管婴儿法律问题研究、恶意逃债的法律规制、从法律文书的历史沿革看法律文书的发展、法律文书语言与文学语言异同之比较、法律文书理由阐述探析、裁判文书改革之我见、加快知识产权裁判文书改革,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法律文书术语的规范性、如何提高法律文书写作的质量、法律文书要素的构成、辩护词的论辩技巧、浅析法律文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论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原则、论民事诉讼主体制度、论民办高校的诉讼主体地位、论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谈高等学校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定位、建立有限民事三审制度新探、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理人制度、论民事执行的债权凭证制度、谈如何健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督促程序、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论公司的社会责任、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商业秘密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略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驰名商标保护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房地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研究、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证券民事赔偿的救济制度研究、域名及其法律保护、证券业金融风险的法律控制、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论商标权与商号权权利冲突及解决、遗产税若干问题研究、刑事举证责任分配研究、骗购外汇罪探讨、试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性贿赂犯罪现象剖析、从佘祥林案看程序公正、被害人权益的有效保障、“六合彩”与犯罪、论死刑存废、试论沉默权在我国的设想、试析交通永肇事罪、人格权内涵的演变及最新发展、人格权立法的若干问题、人格权法律保护的若干问题、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性骚扰的法律保护问题、名誉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形象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名称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生命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监护制度研究、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权利冲突的解决途径、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问题研究、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问题研究、死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论我国的死刑制度、论抢劫罪的有关法律问题、道路交通事故有关法律问题研究、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障问题、沉默权有关法律问题研究、关于刑讯逼供防范的制度完善探析、死刑复核问题研究、律师在刑事辩护中面临的法律障碍及对策探讨、关于构建行政调解制度的几点思考、浅述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意义、行政许可法的意义、关于扩大国家赔偿范围的几点看法、关于扩大我国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听证制度对促进依法行政的作用、论述新《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反垄断法》立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反垄断法》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行政许可法对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意义、行政复议的地位和作用、论述新《破产法》(草案)对债权人会议制度的有关规定、完善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的若干建议、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意义、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若干建议、论述商业名称的国际保护、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探讨、论商事合伙的民事主体资格、行政执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q/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