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冲突与融合,回归与迭代四个关
“策划一次黄河流域研学实践活动并设计《旅游攻略手册》,尝试研究黄河水质情况并提出水质治理可行性建议,搜集歌颂黄河的诗词、美文,用‘英语小主播’的方式介绍母亲河……”
对于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五年级七班的王辰天来说,今年暑期最开心的就是没有了补习班,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尤其是学校布置了可选择的项目式实践作业,其中一项主题是“黄河黄”的作业让他特别感兴趣。在山东,“双减”下的首个暑假里,像王辰天一样,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浸泡于“题海”、奔波于各类补习班,而是拥有了更自由更多彩更快乐的生活。
“双减”之下,变化的不只是孩子的暑假。
一年多来,作为教育大省,承担着“双减”重任的山东,不只是学生的校外学科类培训负担得到有效遏制,也倒逼校内教育开启了从课堂到课程、从作业到评价、从教研到课后服务、从教师专业发展到家校社协同育人等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一年治乱,负担有效减轻”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双减”成效有目共睹。一年多来,山东教育面貌发生转折性重塑,教育生态开启革命性重启,教育格局得以系统性重构。
“观念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生态变。”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仲红波表示,一年来置身于双减“冲击波”下,从冲突到融合、再到回归、迭代——在这条“双减”之路上,留下了教育内外各个群体“在冲突中破冰、在融合中共进、在回归中生长、在迭代中蝶变”的每一步,在这场挑战与机遇共存的“硬仗”中,每一份“战果”都来之不易。
关键词一:冲突
“飓风”来了
“说‘双减’是一场飓风,一点也不夸张。”谈起年暑期中央“双减”政策的正式颁布,曾经在某学科培训机构任职的肖丽至今记忆犹新。在培训机构从业十几年,从事初中英语学科辅导的她,在每个学期初的“抢课季”,都会成功将“抢到就是赚到”的观念灌输给家长,“饥饿营销法”很见效,收入也很可观。“应该说,培训这一行业从加速升温到烈火烹油,我是见证者和亲历者。”肖丽说。面对如此史无前例的“严管令”,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不接受彻底整治规范。
受“飓风”影响的,还有已经习惯于天天带孩子往返于学校和各类补习班之间的家长,“双减”令下他们喜忧参半。
“喜的是,之前总是被培训机构的各种宣传牵着鼻子走,如今终于可以松绑了,周末既不用为了赶N个辅导班疲于奔命,也不用再为交5位数甚至6位数的课时费而节衣缩食了。”一位孩子正上初二的家长告诉记者。“忧的是,培训机构都关停了,孩子想要提分怎么办?”这也成了家长们一时难以消减的“新焦虑”。
为什么要“双减”?“双减”怎么减,减什么,需要家长怎样做?及时向社会和家长做好“双减”意义的解读,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双减’政策,不只是对校外培训的治理,更是教育新理念的一次传递,尤其需要家长转变观念,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在育人途径及方式上同向同行。”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校长郭伟认为,长期以来一些培训机构向家长“贩卖焦虑”,他们利用多数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成功“围猎”了他们的钱包。
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双减”政策和实施的目的,尽力消除他们的顾虑,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第一时间向全体家长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之后陆续推出了“家庭教育大讲堂”等多项举措向家长解读和宣传“双减”精神。同时,借助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q/1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