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学历rdquo大数据北
14.05.
本文字数:,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占比由8.9%提升至15.47%。
作者
第一财经林小昭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个,在9年至10年之间的省份有14个,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和广东受教育年限位居前五。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占比由8.9%提升至15.4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和江苏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位居前五;北京有超过四成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
受教育年限:这5个省份提升多
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广东、辽宁、陕西、江苏、吉林、新疆、海南、内蒙古和湖北1个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天津超过11年,北京以12.64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榜首,上海和天津分别达到11.81年和11.29年。
这三大直辖市位居前三,主要与城镇化率高有关。作为城市经济体,这三地的城镇化率均早已超过80%,三地的教育基础雄厚,因此整体的受教育年限也比较高。
三大直辖市之外,东北的辽宁、吉林和中西部的山西、陕西整体的受教育水平也比较高。这些地方在计划经济时代,重化工业发展较为突出,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而城镇化又影响了受教育水平。
以东北为例,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时间比较早,东北当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当时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教基础很好,整体受教育水平较高。
相比之下,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如浙江和福建,受教育程度年限也比较少。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对第一财经分析,福建的城镇化比较晚,加之高教基础比较差,以前很多人受教育年限都比较短,因此整体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福建受教育程度低,既有过去存量的因素,也有后来增量的因素,即福建的产业结构中,轻纺工业十分突出,这些产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凭要求较低,加上高校资源较为薄弱,因此福建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
西部地区尤其是大西南地区的山区比较多,教育发展较为滞后,“普九”工作完成得比较晚,再加上这一地区的城镇化起步较晚,城镇化率较低。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幅度较大的前5个省份为:西藏(1.5)、贵州(1.1)、上海(1.08)、安徽(1.07)和云南(1.06)。
广东大学文化人口占比为何不高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亿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占比由8.9%提升至15.4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和江苏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位居前五。
北京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达到了41.98%,这一占比在全国遥遥领先。一方面,北京不仅城镇化早、城镇化率高,而且高教资源实力也是首屈一指。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来看,北京以现代服务业、高新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吸引的外来人口主要是以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才为主。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可称为数字经济、信息经济,这一产业一直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热门方向。北京市四经普结果显示,北京在该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高达18.9万人,相当于沪深之和。其中,相当多的从业人员,是来自外地的大学毕业生。
另一大强一线城市上海的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也到了.87%,位居全国第二。作为我国城区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拥有大量的跨国企业以及上证所等金融机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十分突出,进而吸引了大量人才。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届毕业生留在上海工作的比例都超过七成,在全国重点高校中名列前茅。
京沪之后,直辖市天津以26.94%位居第三;内蒙古和江苏分列第四、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仅为15.7%,该比例在全国列第1位,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有较大差距。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此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发展潜力比较研究》报告,教育方面,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4所和高校。相比之下,长三角拥有25所高校,8所高校,大湾区珠三角九市不到长三角地区的八分之一。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吸引的外来劳动力特别多,外来劳动力主要是年轻人,因此常住人口也会更年轻。但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大部分制造业的劳动力以中学毕业为主。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珠三角的制造业发达,外来人口非常多。“很多企业对工人的文化程度要求并不高,有个中专、高中学历就够了。”制图/蒋皓明
各地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执业兽医资格好考吗?通过率高不?附职称论文发表指南!有执业兽医资格证书能干什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么执业兽医资格证好考吗?相信大家看了下面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兽医行业准入制度,把守着兽医行业准入的大门。对保证兽医从业人员准入质量、保护动物健康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执行兽医行业准入制度,是提高兽医从业者素质、促进兽医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执业医师、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一样,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兽医方面的考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被称为“兽医国考”。年,借鉴发达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主流模式并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国家农业农村部出台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考试是检测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向来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准入性考试更是有准入基本要求,所有能够达到要求的都可以拿到资格。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第24号),对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类别、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资格授予等有关事项做了具体的说明。《公告》规定,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实行闭卷、计算机化考试方式(机考),可以说是自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以来的一个转折点。还对考试科目做了具体的说明,其中兽医全科类考试分为基础、预防、临床和综合应用四个科目,总题量为道,总分值为分。
基础科目包括兽医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预防科目包括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综合应用科目括猪、禽、牛、羊、犬、猫和其他动物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上述公告的具体说明,可以看出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涵盖了畜牧兽医专业的多门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题量大等特点,通过该考试有一定难度。从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可以看出试题内容覆盖范围非常广泛,知识点非常细,常常是些比较不易注意的知识点,因此,要求考生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例如牛羊犬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如果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和实践技能欠缺的情况下,成绩并不理想,考试通过率较低。
年12月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第26号),对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公布时间、合格分数线及执业兽医资格授予等事项做了具体说明。根据《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决定:年全国兽医全科类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合格分数线分别为分和分。每年执业兽医考试的合格分数是多少?大概率来讲,都是在分以下,也就是说只要超过分,基本上都会通过考试。但是这小小的分,每年都卡掉一大批人,有数据显示将近70%的人没有办法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不得不来年再战。可见考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每年的通过率不高。所以,报考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生应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把基础理论知识学扎实,加强动物疾病防治方面临床学习,结合执业兽医师考试的特点及大纲内容学习,以期提高考试成绩,顺利通过考试。当前,各大兽医用人单位也是依据执业兽医师资格证来判别人才,只有具备执业兽医师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开具兽药处方。即使一些小型动物诊所录取相关专业的人员,但是如果没有执业兽医师资格证,那么此人在工资和待遇方面就不会得到公正的对待。只有获得了执业兽医师资格证,才会给予正常兽医师的对待,进行加工资。来源:执业兽医免责申明:本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6--09*基金项目: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其与普通教育‘双轨制’‘双通制’体系构建研究”(编号:VJA0)。
作者简介:史文晴(—),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院校德育;唐帅(—),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梁首诗(—),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匡瑛(—),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院校德育。
收稿日期:-09-08
(引用格式)史文晴,唐帅,梁首诗等.公共危机教育视角下中职学生社会心态现状及调适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6):66-74.
一问题的提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席卷全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是我国自年抗击“非典”以来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公共卫生事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时也是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一次历练。中职学校学生群体是未来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所呈现的社会心态,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未来新生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职学生群体呈现出怎样的社会心态,及其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哪些影响,并且基于公共危机教育的视角,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这对于凝聚抗“疫”力量、增强抗“疫”信心,提高中职学生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培育其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有研究概况社会心态是一定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变动和突生的社会心理态势[1],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2]。经济发展形势是社会心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些偶然的事件和变故也会对社会心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见,“非典”“新冠”等重大疫情,5·12汶川大地震、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三聚氰胺”劣质奶粉和“瘦肉精”等食品突发安全事件……这些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对民众的社会心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轻微的紧张、焦虑、恐慌等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4];但过度消极的社会心态,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可能引发非理性行为,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5]。可见,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积极的社会心态至关重要,于是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中找寻调适社会心态的对策。
(1)心理学视角下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会心态调适对策的研究。以往的研究者们大多从心理学视角来探讨社会心态调适的对策,因为“社会心态”一词,本身就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的概念。研究者们认为心理干预(或称心理救援)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够有效地、更具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人群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医疗单位、大众媒体、学校等应做好公众心理预警机制、公众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社会管制后公众心理疏导工作。[6][7]
(2)管理学视角下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会心态调适对策的研究。公共危机管理又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8]。可见,研究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会心态的调适对策,离不开管理学的理论支撑。著名管理学者斯蒂文·芬克(StevenFink)于年提出了危机发展的四段论模式,他将危机分为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和痊愈期;国内有学者将危机周期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潜伏期、突发期和恢复期。[9]每个阶段对于社会心态的调适对策是不同的,在危机潜伏期,政府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