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服务网中国法网司法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为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贯彻落实,提高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按照司法部戒毒管理局打造个十百千教育戒治工程升级版、推进新时代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戒毒案例成果应用的要求,在部局、省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吉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组织团队,将中国法律服务网(中国法网)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戒毒精选案例改编为有声读物,推出改编版和直播版两大系列教程,打造戒毒案例系列音频资料库,应用于戒毒实践。在提升民警教育戒治业务水平的同时,为戒毒人员提供戒毒成功的路径和方法,为广大禁毒专干、社工和志愿者提供学习的平台,有效深化教育戒治成果传播和应用。

以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为依托

对解戒人员开展精准帮教的案例

案例作者

■刘思千,男,汉族,年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任江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正中心四级警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健身教练,司法部戒毒局首批教育戒治专家库专家。长期在基层从事戒毒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多篇论文在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及各专委会获奖,撰写多篇案例入选中国法网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所负责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传统文化建设思考》获司法部课题立项。

主播

■曹铖莉,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年考入吉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现任一大队管理干事,曾荣获吉林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6·26国际禁毒日”戒毒知识竞赛一等奖。

大家好,我是本期主播曹铖莉。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江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刘思千的《以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为依托对解戒人员开展精准帮教的案例》。

案例类型:教育矫治案例

供稿单位:江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

供稿人:刘思千

解戒人员阿超(化名),现年34岁,初中文化,江西省南昌市人,已婚,育有一女。自初中辍学后,阿超开始打零工,20岁那年开始跟着亲戚一起做生意。阿超22岁时结了婚,24岁生下了可爱的女儿。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阿超手里的钱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阿超没有把握好自己。年,阿超跟着生意上认识的朋友吸上了冰毒、麻古。这些年来,阿超两次被强制隔离戒毒,毒品戒了又吸,吸了又戒,陷入了恶性循环。因为阿超在毒品中几番沉沦,在强戒所进进出出,他的生意彻底荒废,家里经济条件越来越差,家庭的担子更多地压在了妻子的肩上。阿超与妻子、岳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年5月上旬,当阿超结束1年10个月的戒治生活满怀欣喜地回到家里后,他却失望地发现,家人对他的归来非但没有很高兴,反而在一些举动上透露着冷漠。妻子更是因为一些琐事和他大吵过几次,言语中透露出对他的极度失望。在一次争吵后,妻子留下准备离婚的话后,带着女儿回了娘家。这让阿超感到非常的崩溃和无助,他怪罪自己的父母没有帮他留住妻子,在家发脾气、砸东西。阿超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白天在家无所事事,晚上常常借酒浇愁。

6月初,当我所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民警到阿超家家访的时候,民警发现了他的异常。在民警的耐心询问下,阿超详细讲述了自己面临的窘境。

了解了阿超的情况后,指导站民警意识到能否帮助阿超修复家庭关系是影响阿超顺利回归社会的关键要素,民警决定把阿超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并与高新区服务中心民警、昌东镇工作站社工成立帮教小组,以帮助阿超修复家庭关系为突破口,协助其解决就业等实际困难,监督其保持戒毒操守。

签订帮教协议,引导树立戒毒信念。在与阿超的谈话中,帮教小组首先帮助阿超转变观念,从“妻子不离婚,自己就能戒毒”转变为“自己戒了毒,妻子才能不离婚”,让阿超认识到自己彻底戒除毒瘾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才是化解矛盾的关键,认识到妻子的暂时离去并不能归咎于自己的父母,激励他树立戒毒信念。帮教小组向阿超介绍了我所“精准帮教工程——百人计划”,邀请阿超加入此项计划,要求阿超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接受帮教小组的帮助和监督,同时坚定戒毒决心,积极采取行动,远离原有吸毒圈子,坚持在手机app上打卡报告活动轨迹,定期到工作站接受毛发检测或尿检,通过彻底戒除毒瘾来挽回妻子对自己的信心。权衡再三,阿超签署了帮教协议,希望借助帮教小组的力量,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制定干预计划,疏导焦虑抑郁心理。面对妻子的离去、事业的荒废等,阿超觉得自己陷入了举步维艰的绝境,出现了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如果不及时予以疏导,阿超很可能再次从毒品当中寻找安慰和逃避。针对这种情况,帮扶小组在阿超本人自愿的前提下,安排我所心理咨询师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咨询师为阿超制定了咨询方案,与其约定每周到高新区服务中心进行一小时的咨询。先是应用音乐疗法、压力放松训练、冥想训练帮助阿超减压,引导他正确面对回归家庭社会的困难和压力;运用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引导阿超转变对妻子冷漠态度的看法,力争把妻子给予的压力转变为戒除毒瘾、重塑人生的动力。经过5、6次的咨询,阿超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并对自己当前面临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认知,戒毒目标进一步强化。

修复亲情关系,构筑坚强家庭支持。为了让阿超的妻子及其娘家人对阿超重拾信心,帮扶小组主动于7月初与阿超妻子取得联系,向其转达了阿超这次戒毒的决心,并向其通报了阿超近期的毛发检测结果,向其阐述了家庭支持对于帮助阿超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重要性,向其表达了希望到阿超岳父母家中面谈的愿望。在帮扶小组的耐心劝说下,阿超妻子表示愿意接受帮扶小组来家里面谈。

在阿超岳父母家中,帮扶小组送上了由我所退休民警徐小良编著的《吸毒人员的家庭管理》一书,并向阿超妻子、岳父母详细分析了家庭支持对于阿超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高新区服务中心开设的家属学校,邀请阿超妻子参加家属学校的课程,进一步了解如何从家庭层面上监督、帮助阿超。阿超妻子表示为了孩子考虑,希望保持家庭的完整,愿意与帮扶小组积极配合。

携手爱心企业,协助解决就业难题。由于阿超自己的生意已经完全荒废,能否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建立可靠的经济来源,对于阿超能否尽快重新融入社会非常重要。阿超所在的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总数达到余家,其中不乏一些爱心企业愿意为解戒人员提供就业机会。7月中旬开始,帮扶小组积极与区内一些爱心企业取得联系,介绍了阿超的实际情况及求职意愿。之后,阿超在帮扶小组的陪同下,先后来到几家有用人意向的企业面试。7月底,阿超已与一家企业签订合同,并已试用一周多的时间。

在家属学校,阿超的妻子参与了家庭团辅治疗,学习了高危情景应对方法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阿超的妻子逐渐回心转意。加上自开展帮扶以来,阿超每到周末都来到岳父母家中看望妻子、女儿,向她们介绍自己在帮扶小组帮助下取得的进步,最终阿超妻子带着女儿回到家中与阿超团聚。自此,阿超大受鼓舞,对新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戒毒人员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后,即失去了强戒所的严格封闭管理,加上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面临的许多困难,例如缺乏经济来源、受到社会歧视、家庭支持缺失等,使得解戒人员极易走上复吸的道路。

自年以来,我所通过采取出所衔接、出所调查、精准帮教、指导支持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措施,加强解戒人员后续照管,帮助解戒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更好地保持戒毒操守。

今年,我所在南昌市高新区建立首个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并以指导站为依托,与驻地政府、公安机关、社会团体、爱心企业通力协作,搭建家属学校、亲情帮教、后续照管平台,开展戒毒康复指导、戒毒技巧传授、心理困惑解答,掌握戒毒人员出所后的表现及现实情况,随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吸毒高危人员采取及时干预措施;

定期组织家属来指导站参加戒毒培训,开展帮教、就业推介等活动,帮助家属掌握戒毒知识和帮扶技巧,搭建帮扶桥梁;开展家庭团辅治疗,将家庭治疗应用于回归人员及其家属,传授高危情景应对方法,开发家庭内部支持资源,进而修复家庭关系;推进家庭回访,每月对本地区解戒人员进行登记,与解戒人员签订康复协议,并采取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80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