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生工程巡礼提升教育质量这些亮点看过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围绕着这三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在西安市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多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力西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
构建西安特色评价体系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年1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指出,“科学开展质量监测评价。依托专业机构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构建‘国家监测评价+西安特色监测评价’体系。”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西安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了“七环节一体化”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西安特色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包括评价指标、监测工具、测试诊断、报告反馈、精准指导、应用驱动、教学改革等7个环节,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碑林区推行的“阳光学子育人工程”;莲湖区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质量检测”;新城区的“学生常态成长袋评价”;蓝田县的“梯次循进综合评价”;铁一中的“生本发展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交大附中的“生本品能化育”;高新一中初中的“中学生品德行为评价”;高新国际学校的“1+N评价模式”;庆安初级中学的“绿色评价体系”;纺织城小学的“3+2学业能力多元评价”;长安一小的“生师共成长评价”……
市教科所挖掘并智慧运用教育大数据,提升评价精准度,使科学教育质量观深入人心,引领众多基层单位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部分区域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市域教育均衡度大幅提高。太原、乌鲁木齐、成都、东莞等兄弟城市多次到西安考察学习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围绕教师素养提升
力抓“科研+教研+培训”
有好老师才有好教育。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名校+”工程、质量评价、教师素养提升、课程课堂改革、中高考改革等中心工作,市教科所切实发挥重大课题服务教育行政决策等作用,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三级三类”教科研体系:政策研究类项目(重大课题)、实践指导类项目(规划课题)和校本研修类项目(小课题),加速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促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变革育人策略。
市教科所每年征集针对教育理论研究,服务课程建设,提升区域品牌影响的“规划课题”项;针对课堂一线,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服务教育教学的“小课题”0项,促使教师向研究型、学习型转变。广大教师在深度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促进了理论素养提升,进而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专题研讨活动;开展基于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培训、基于教师实践能力的中学理化生骨干教师培训、基于中高考改革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等全方位培训,发挥“名校”辐射引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1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