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题库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题库!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题库概念题:

①《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华中师大年研)答:《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是指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的研究政府治理与改革嘉问题的专家盖伊·彼得斯所写的一本著作。该书从分析传统行政模式出发,阐明了各国政府器竭力建构新的治理模式的原因,并从各国政府的革新主张和具有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中,梳理归纳出四种未来政府治理模式:市场式政府(强调政府管理市场化)、参与式政府(主张对政府管理有更多的参与)、弹性化政府(认为政府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解制型政府(提出减少政府内部规则)。这四种政府治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政府体制。对每一种政府治理模式,作者都从问题、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该书第一次系统评价了席卷全球的行政改革运动,并把各国政府的改革尝试和各种治理的观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行政改革的理论著作,被誉为对全球治理变革进行综合分析的杰出著作。

2)社区治理

答:社区治理是指对社区合作网络的管理。公共服务的社区化是一股世界性的潮流。社区治理正成为培植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信任关系的重要渠道,成为推动政府与民间进行合作的主要途径,这有利于整合国家与社会的总体资源以创造双赢”的局面。社区治理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有:

(1)志愿服务,即由社区发动公众参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这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慈善捐赠、无偿献血、认领树苗、民众将垃圾分类后放在政府指定的地点、警察局出面组织的防治犯罪的守望相助组织,以及社区文化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图书馆、养老院中的义工活动。

(2)利用各种非营利组织或私营机构来整合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常见的方式有组建农民合作社、信托联盟、住宅公社、社区学院和社区发展公司。

(3)消费者控制。这常常发生在俱乐部产品的供给中。当政府统一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不同社群的不同需求时,这些社群就可能自己组织起来,自行寻找有效的供给方式。比如治理公共池塘资源。B全面质量管理

答: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组织整体的发展过程,亦即,这个过程必须被上层管理者所接受与支持,并汇集全体人员的努力,通过组织的每一个界面加以贯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费根堡姆于年在他的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概念。全面指把追求质量应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其范围包括从界定顾客需求到积极主动地评估顾客满意与否;质量则意味着满足、超过顾客的期望值;管理指发展及保持组织力量以便不断地提高质量。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政府。

4④《戈尔报告》

答:《戈尔报告》全称《从过程到结果: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是指美国政府改革的一项纲领性文献。该报告指出: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建立起庞大的、从上而下的、集中化的官僚体制来处理公共事务,这种体制以那时的公司结构为模式,采用分等级的科层制形式——它将任务加以分解,落实到不同层次的雇员,而这些雇员及机构则由严格的规章制度所约束。由于对标准化程序的先人之见、垂直的指挥链条和标准化的服务,这些官僚机构是稳定的,但是也造成机构腌肿和反应迟缓。当代迅速变化着的世界、闪电般的信息技术、全球性竞争和需求式的顾客,使得庞大、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已经失效。该报告提出了政府改革的四项主要原则:①消除繁文霉节,由注重过程的系统转变为注重结果的系统;②把顾客放在首位;③授权雇员以取得成果;④一削到底,并创造出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

5)行政体制三分制答:行政体制三分制是指深圳市行政体制改的一项措施,即决策、执行和监督三种机构适度分离。该市按照相互协调、运行有序的原则,实现行政决策、执行、监督职责在部门间的适度分离,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明确界定执行部门的职责分工;以行政效能监察为核心,对政府部门行政权力的行使进行全程的监督。“行政三分制”的概念最先由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马敬仁提出。他认为,行政管理职能包含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部分,三者之间只有相对分离,协调运作,才能实现高效、合理的管理。行政三分制便是依照此原则设置政府部门:①决策部分负责重大决策如相关法规、政策、办法的制定;②执行部门按绩效合同专职决策执行;③监督部门全权进行法纪监督、政策评价、会计检查和绩效监督。三种部门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行政三分制”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体制下政府部门三权一体的行政权力运作模式,通过对行政管理职能合理分解和科学设计,重新定位政府职能,使政府从“传统部门利益型政府”转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6服务型政府

答:服务型政府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提供平等服务的政府,是一个提供有效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效率驱动模式

答:效率驱动模式是指英国学者费利耶等人总结提出的,将私人部门管理(工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引入公共部门管理的尝试,强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一样要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的一种新公共管理模式。效率驱动模式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模式,往往被称为撒切尔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公共服务市场化。

答: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在不放弃政府的“掌舵”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引进市场机制调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提高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能力,从而使原有的政府决策且政府亲自投资并生产公共服务的单纯模式,逐步转变为政府决策后,以市场机制为杠杆吸引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并促进包括公共部门在内的多种组织在竞争中完成公共服务生产的符合模式。

公共服务市场化在实践中主要采取的形式为政府业务合同出租。利用合同承包的方式把政府的一些工作任务推向市场,基本运作方式是政府将需要或者适合出租的公共项目向私营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招标,竞争的获胜者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前者完成任务并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后者支付合同约定的报酬。合同承包使某些具体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按照市场逻辑运作,其实质在于政府通过合同的形式在公共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制约行为完成公共服务提供的“准市场化”。

公共服务社会化

答:公共服务社会化,是指政府授权社区并鼓励各社区建立各种公共事业如老人院、收容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政府机构如社会工作部门、警察局出面组织邻里互助、街道联防等,以改进社会服务和控制犯罪活动。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题库简答题:

简要评述“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中国传媒大学年研)答:对这句话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1)治理又称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是指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治理与统治追求的目标相通,都需要借助公共权力维持社会秩序和处理公共事务,以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①管理的主体不同。统治是政府垄断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而治理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公共行动者共同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②管理的客体不同。与统治相比,治理的对象更多,范围更广。治理除了要处理公共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外(与统治一样),还要解决涉及人群较少的集体事务(如公共池塘资源)。

③管理的机制不同。统治主要依靠政府的权威,由科层官僚制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自上而下、单向度的管理;治理则依靠网络的权威,由公共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运用非强制性权力进行协作。统治的机制是控制,治理的机制是信任。

④管理的手段不同。统治的手段主要是强制性方式,如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甚至是军事手段;治理则开发出新的管理工具,如合同外包、内部市场、公共哲学、政策社区等。⑤管理的重点不同。统治以满足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作用,官僚组织的能力;而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域与公域的合作。

(2)由上可知,现代社会的政府再造必须以治理理念为指导方针,确立新的治理典范和方式。新的治理典范的确立,需要实现以下方面的政府变革:

①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政府治理典范的变革。②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③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

④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⑤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

⑥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⑦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

③从人治到法治。

简述公民社会”的研究途径。

答:“公民社会”的研究途径的主要内容要包括:

(1)在“公民社会”途径看来,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或称第三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的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

(2)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没有政府的统治”,是独立于国家体制之外、由个人组成的多元且自主的领域。自治、自愿、私人、非利润分配是公民社会部门的基本特征。

(3)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通过不受国家支配的公民团体或民间组织,社会的各个部分完全可以自我建设、自我协调、自我联系、自我整合和自我满足,从而形成一个制度化的、不需要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组织成员也完全可以在这一领域中通过公共讨论和公共对话,自主地治理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这既是保护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参与的途径,也是制衡政治权力、防止国家威胁的机制。

(4)“自组织的网络”主要从公民社会部门的角度来分析治理,将治理看成是横向联合的公民参与网络”,是一种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

简述社区治理。

答:社区治理是对社区合作网络的管理。社区合作网络的兴起与公共服务的社区化进程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大政府“模式的失败和公民社会部门的迅速发展,一度菱缩的社区部门又重新崛起,不断扩展公共职能,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网络中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治安、学校教育、幼儿教育、废品回收、环境保护、社会救济、医疗保健、工作培训、物业管理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社区部门是相对自治的,是一种源自社区群体内的合作需要而产生的以自助为基本特征的组织。社区部门之所以再度兴起,成为治理公共事务的模式设计,是因为它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有独到的优势,能够解决政府、市场难以解决的众多复杂的公共问题,能够填补政府部门难以介入的空间,表现在:

①各种社区组织更关心其服务对象,更强调自下而上的参与,更了解社区自身面临的问素题,因而更能制定符合成员需求的政策,更有优势立足本土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提供公共龘服务时也比政府部门和市场机制更有弹性、更有效率、更有创意和更具关怀精神。

②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社区组织能够推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的发展计划,参与解决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并使公共服务直接处于社区民众的监督和控制下。这能使个人融入社会,减少对社会的疏离感,萌生社区意识,产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这是西方国家“参与式民主”的重要表现。

(2)社区部门经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促成公民与政府进行合作:

①志愿服务,即由社区发动公众参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这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慈善捐赠,无偿献血,认领树苗,民众将垃圾分类后放在政府指定的地点,警察局出面组织的防治犯罪的守望相助组织,以及社区文化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图书馆、养老院中的义工活动。在这些志愿服务中,公众并不只是公共服务的一般享受者,也是公共服务的共同提供者。

版权声明:

本文节选自攻关学习网!

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11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