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公管系前沿论文推荐年第二
公管系前沿论文推荐
年第二期
为方便同学们了解学术前沿,及时获取研究动态,公管系学术部定期推送本系各专业领域最新相关论文。本期主要推荐的是关于职业教育、基层治理、治理制度等主题的论文。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相关前沿论文推荐
本文选自期刊《现代教育管理》年第六期
摘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化发展诉求,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担培养面向未来工作世界、劳动世界创新型劳动者的育人任务。二者的协同基础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同源互通、教育内容的双向融通、教育过程的相互渗透、教育方式的相辅互促。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有力抓手,劳动教育又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价值引领与道德支撑。然而,现阶段二者在协同育人共识、共治、共享层面存在实然困境。为此,需要建立协同育人目标、整合协同课程体系、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生成协同育人效应。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考核评价;
本文选自期刊《比较教育研究》年第五期
摘要: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多元质量建设措施推动下,有助于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保持时代效能与发展活力的质量保证机制得以生成。在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质量保证机制构建过程中,一方面,坚持以共识性、持续优化性、凸显职业性、实践导向性和确保培训场所适宜性为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聚焦建立报告机制、开展职业指导、提升培训师资质、规范培训关系、开发考试程序和强化学习场所间合作六个行动领域。继而形成涵盖系统层、中介层和企业层,并彰显多主体共促、多层次协同、多维度优化特征的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质量保证机制。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企业内职业培训;质量保证机制;职业教育与培训适应性;
本文选自期刊《教育与经济》年第三期
摘要:教师数量和质量的供给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基于PISA我国四省市样本,通过多层线性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学校教师资源供给对中学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校的教师数量短缺和硕士学历教师比例均会显著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且学校高学历教师的供给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呈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学校硕士教师比例达到75%左右时,其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边际效益最佳;对位于不同成绩分位段的学生而言,提高学校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教师的比例,对"学优生"的边际效益要高于"学困生";分城乡来看,农村地区学校教师数量短缺程度高于城市地区学校,且高学历教师更倾向于向核心城市集聚,提高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教师的比例,对于农村地区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边际效益更高。因此,建议对农村地区教师增加补偿性工资,同时深入推进"银龄讲学"等高质量师资支援计划;此外,教师资源配置需要遵循"差异化公平"原则,针对不同学业能力的学生更多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师资源供给;教师学历;学业成绩;PISA;
行政管理专业
相关前沿论文推荐
本文选自期刊《开放时代》年第四期
摘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何在?中国需要怎样的产业政策?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知识界和政策界,原因在于我们缺乏一套涵盖发达国家和赶超经济体(例如中国),并能够说明后发展境况如何塑造政治经济制度安排,进而影响产业政策选择的理论。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以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理论为基础,结合霍尔和索斯凯斯的关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多样性范式,以及林毅夫的关于赶超经济体的"三位一体"论,并联系佩里·安德森的"两种革命"学说,构建一个通过跨国比较阐明中国政治经济模式特征的理论框架。该理论认为,中国模式是由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革命根据赶超经济体制度安排的普遍主题谱写出的变奏。中国需要的是能够满足赶超经济体的普遍需求,并且契合中国模式制度特征的产业政策。
关键词:后发展;制度互补性;中国模式;产业政策;
本文选自期刊《公共行政评论》年第三期
摘要:繁文缛节具有负担高且功能缺失两大特征,是阻碍组织创新的桎梏。近年来,破除繁文缛节已成为党中央推进制度建设、激励公务员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遗憾的是,现有国内文献对于公务员繁文缛节的实证研究还较为匮乏。论文首次基于激活理论与限制理论等多重理论视角,深入探讨了公务员繁文缛节与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这一典型的变革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旨在为深刻理解党中央加强制度建设、力戒繁文缛节的政策精神提供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以名福建公务员追踪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倒U形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繁文缛节与公务员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公共服务动机在上述二者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了繁文缛节与公共服务动机的倒U形曲线关系。此外,组织支持感并不能调节公共服务动机在繁文缛节与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倒U形曲线关系中所发挥的间接作用。研究为繁文缛节等限制因素与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等相似概念的关系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完善我国的制度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繁文缛节;公共服务动机;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支持感;
本文选自期刊《公共行政评论》年第三期
摘要:随着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增强,其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却越来越小。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论文从"中央政府权力"和"地方政府态度"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行为模仿"这一新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框架,并推演出地方政府行为模仿的四种模式,即"学习型""借力型""表态型"和"从众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四则案例进行深描阐释不同类型模仿的内在意蕴,揭示行为模仿背后所传达的地方治理逻辑和机理,主要包括:制度压力下地方政府的风险规避行为;锦标赛内核转变建构新的府际竞争领域;治理情境同质性与异质性的交叠效应形塑行为模仿的多重模式。据此,总结出地方政府行为模仿的影响:恰当的行为模仿有助于地方政府快速吸纳他地的成功经验,但行为模仿并不一定指向创新,反而可能是"创新乏力"的体现,同时会造成"锁定效益"并导致治理场域中的"合成谬误"。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模仿;模式建构;
现代城市社会治理专业
相关前沿论文推荐
本文选自期刊《南京社会科学》年第六期
摘要:城市是承载现代国家建设和治理的战略空间。人民城市从价值属性上强调城市的人民性,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治理依靠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城市维度的体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城市维度的实践,是中国之治在城市维度的表达。人民城市及其治理承载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承接着城市治理的典型示范,联系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城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关键词:人民城市;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文选自期刊期刊《行政论坛》年第三期
摘要:府际社会建构是影响社会政策扩散的重要机制。按照目标群体社会建构及其利益分配差异,社会政策可以划分为一致政策和不一致政策。基于积分制政策的研究发现,一致政策更多在平行城市间扩散,不一致政策更容易实现垂直扩散。具体而言,基于理性选择,城市政府倾向于将利益分配给优势者和竞争者,在沿袭一致政策中实现政策的工具性扩散。基于对中央意图和地方利益的考量,省级政府的政策选择具有不确定性;中央政府具有配置不一致政策的责任和资源,倾向于重构目标群体和再分配政策利益,给予依赖者政策利益,实现政策价值的扩散。
关键词:社会建构;社会政策;政策扩散;积分制;府际;
本文选自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年第三期
摘要:基层协商治理是回应基层治理困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方式。协商治理因循协商民主内生型发展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当前,基层协商治理呈现多层结构式创新,但也因基层治理体制韧性而面临发展阻滞。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框架以规范基层治理主体的协商行为,并通过制度设计、执行与变迁促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实现基层协商治理的常态化与规范化。
关键词:基层协商治理;层级结构;体制韧性;制度优化;
本期的论文推荐就到这里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伙伴们还想看哪些方面的论文可以在底下留言哦,我们会采取建议推荐更合适的论文!
以上论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jy/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