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省辖市管理权限,享受省级待遇港区迎来
郑州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3月1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航空经济区进行的创制性地方立法。
用一部法律保障一个实验区的发展,这种排面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有着高屋建瓴的标志性意义。
据权威人士表示,作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航空港实验区自年获批以来,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法律地位不明确、权力责任不清晰、先行先试无依据等问题,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出台这项《条例》,从法律层面对各项职权进行明确,既是对港区的授权、赋能,也是对港区的一种松绑。
换句话说,有了法律的保障,航空港区终于可以不受束缚,撒开欢儿的向前发展。
1
《条例》分为10章64条,内容很多,我们拣最重点来聊一聊。
最重要的点,在第1章第7条:
管委会根据本条例规定,行使省辖市级人民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以及省人民政府赋予的特殊管理权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们都知道,港区从规划那天起,定位一直就很高。从行政级别来讲,港区和郑州以及其他省辖市平级,属于正厅级。
但是,港区由于不是一级政府,只能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以管委会的形式,对所在区域进行管理。
在我国,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府作为行政机关,相应领导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权力也来源于人大赋予,要对人大负责,而管委会的权力则来源于上级政府,不需要人大任免。
也正因为此,港区管委会的含权量实际上是远不如市政府的,一些层面的权限,甚至还不如县政府,这严重制约了港区的发展。
有了省辖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港区就有了充分的权力自由度。
比如,根据省辖市相关权限,
港区财政收支可以纳入郑州市市级预算管理,接受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监督;土地收益可以全额留在港区,上缴的财政资金也将全额返还,还可以安排专项资金由港区统筹使用;港区可以行使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协调金融、海关、税务、边检等部门在实验区内的行政管理工作。
而且,更重磅的是,除了省辖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港区还同时被省政府赋予了部分特殊管理权限。
今年2月10号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向郑州市洛阳市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中,明确了相关权限。
比如,科技领域,港区可以对外国人来华工作进行许可,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和审核。比如,房地产领域,港区可以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进行审批、对房地产估价机构备案,对二级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认定等等。
换而言之,如果说港区之前只是一个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现在的港区,则摇身一变成为有钱、有权的顶级高富帅。
2
为什么如此重视港区?
除了港区高大上的规划,以及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顶级定位外,还在于,郑州乃至河南都没有一个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一旦获批,意味着国家和省市层面一系列重大政策倾斜、财政资金投资、重大基础建设,将对促进城市圈空前拓展、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年浦东新区获批,到年雄安新区获批,中国一共产生了19个国家级新区,行政级别为正厅级,除了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属于一级政府,其他都属于管委会建制。
郑州虽然是国家中心城市,有着无数的头衔与光环,却没有一个国家级新区,中部地区也仅有长沙和南昌有。
郑东新区,虽然是郑州发展的标杆,但也影响仅限在郑州区域,辐射不大;港区虽然是国字头,但也不是国家级新区。
而且,随着雄安新区的获批,国家级新区的门已经渐渐关闭。虽然郑东新区也在申报,但仍处于排队中,竞争很激烈,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南宁五象新区虎视眈眈。
郑州需要更高、更大的空间发展战略来整合多方资源,带动区域整体发展,这也是郑州积极申报的重要原因。
但是目前,郑州国家级层面的活力与动能,只有靠港区,这是郑州国家战略层面的缺失与遗憾。
3
再说回港区。
港区的前途是很被看好的,毕竟国家层面如此宏达的叙述,在全国并不多见,港区这些年的发展也可圈可点。
无论是基础建设、生活配套还是大枢纽建设等方面,都在稳步推进。
但是,港区的发展实际上并不容乐观。
之前,媚娘曾经写文章提到过,港区发展有几个劣势:
1、距离主城区距离太远,直线距离30公里以上,在道路建设没有完全落地之前,通勤比较麻烦,这会导致主城的自然导流异常艰难。2、港区和郑州走的是“双城记”路线,这在中国还没有成功案例,具体能发展成为什么样,一切都是未知。3、港区的摊子铺的太大,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相当于郑州主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供应量巨大。4、港区的产业优势并不明显,引进产业甚至已经变成了在郑州内部“挖墙脚”,和其他区域比招商条件,比如高新区的个别上市公司,已经将总部搬迁到港区。
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去改善,需要到人口去导流,需要产业去填充,并不是一部法律法规的保障,就能解决的。
最后想说一下港区的房地产。
《条例》的实施,重大利好落地,让港区一些开发商一阵高潮,仿佛港区房地产的春天即将到来。
但是,如果去过港区了解过市场就会发现,这两年的港区楼市可以说是惨淡到了极点,整个港区在存量竞争当中,打碎了港区原有的生态平衡,价格顺着一路踩踏。
尤其是去年,旭辉空港时代元/㎡的价格将港区底裤扒的一干二净。
这背后,是港区土地的超大供应量。
今年,随着郑州市自然规划局发通知要求,航空港区等5区禁止发布住宅土地出让公告,实行住宅土地集中管理,每年只能发布3次土地出让公告后,港区的供应量会得到一定控制,这对港区的市场是有积极意义的。
目前来看,港区,是非常不适合投资的,自住可选,投资远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jy/1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