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键指标数据看我国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

摘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启了我国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新征程。本文在梳理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围绕人才队伍素质、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产出与影响力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人才强国建设关键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后,总结我国当前的成就和短板,最后从加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大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度、扩大和优化研发经费支出、优化人才发展事业平台和制度环境四方面对更好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提出针对性建议。

1引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到年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明确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关键路径指引。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年印发的《-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焦于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中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战略之一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并增加了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三支专门队伍(形成六支队伍)的建设任务。从两部规划来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动人才强国内涵的不断演变,使得人才强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聚焦点不断变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各方面实力显著增强,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多方面发展不平衡、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中美关系紧张、新冠疫情肆虐等问题引起了逆全球化浪潮。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全新挑战。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支撑着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因此在新形势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必要首先明确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重点,客观认识我国人才强国建设现状,明确与当前世界人才强国的差距,找准关键着力点。本文在梳理人才强国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人才强国建设关键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最后对更好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相关建议。

2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目标及重点

郭庆松等人指出,人才强国可以从“人才的强国”和“通过人才来强国”两个层面理解,前一个层面反映人才强国建设的聚焦点,后一个层面反映通过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效能来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1]。薄贵利和郝琳提出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三个一流”战略目标,即拥有大批世界一流人才,具备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能力以及引聚世界一流人才的能力,聚焦于顶尖人才队伍和人才发展环境两个方面[2]。作为我国人才重要组成群体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于年底超过1.1亿人,规模居世界首位[3],下一步应注重包括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在内的整个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都明确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反映了国家聚焦于人才发展的制度建设、硬件条件的工作重点,因此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目标也包括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设。

人才强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挥人才效能提升国力,即人才强国第二个层面的内涵。所以在拥有强大人才队伍和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的基础上,预期人才的产出效能水平也会较高。因此,建设目标还应包括人才产出和影响力,这不仅反映国家综合竞争力水平,也间接反映人才队伍水平。

总体来说,人才强国建设重点包括人才队伍素质建设、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以及人才产出与影响力,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具备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实现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高产出和高影响力是人才强国的三个标志,三方面相互关联和支撑(见图1)。

3人才队伍素质

人才队伍素质评价一国人才发展状况,要从人才整体规模、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本文选取了反映人口整体素质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人才规模质量的每百万常住人口RD人员全时当量,反映人才结构,特别是顶尖人才情况的卓越工程师数量占比、国际科技大奖获奖者人数占比、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及占比,以及反映人才国际化水平的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数及占比。

3.1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某组人口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定义为2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口完成教育的平均年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gf/12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