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领衔,15位大咖加入嘉兴中
本文原标题:《工程院院士领衔,15位“大咖”加入嘉兴中院智能化建设“朋友圈”》
他,是我国著名通信信号技术处理专家
扎根电子科研一线30多年
首次提出并成功研制出我国
首台宽带数字接收机…
他,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荣获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电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杨小牛
不仅仅是他
近日,共有15位大咖
加入了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智能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6月26日下午,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姚海涛来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走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电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杨小牛,送上嘉兴中院智能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书。
姚海涛院长感谢杨小牛院士接受聘任,表示嘉兴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目前,嘉兴法院在省高院指导下,正在奋力打造“互联网+审判”创新高地。嘉兴法院作为浙江高院智能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平台+智能”建设等创新成果试点法院,尤其需要得到杨小牛院士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和支持,帮助突破技术瓶颈,攻克关键难点,高水平推进智能化建设。
杨小牛院士感谢嘉兴中院的重视与信任,表示会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为人工智能与法院审判业务深度融合提供咨询意见,为嘉兴法院打造“互联网+审判”创新高地贡献自己力量。
为进一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成果构建智能审判新模式,以智能化引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日前,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智能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小牛出任主任委员,全部15名委员均为国内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司法实务等领域的领军人物或资深专家学者。
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
杨小牛,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某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在通信电子、软件无线电等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首次提出并成功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数字接收机,为电子信息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出版了《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信息对抗技术》《通信电子战》等多本专著和译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曾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许建峰,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复杂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信息管理学院联席院长。年获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电科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重大信息系统总体工作,在复杂大系统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计算机分布式系统、软件及算法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授予“南京市十佳青年科技之星”“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陈广胜,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曾分管浙江省电子政务工作,兼任浙江省电子政务学会会长,担任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工作组组长、浙江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总体组成员。获首届“云栖奖”最佳创新先锋、中国优秀电子政务工作者称号。出版《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改变,从心做起》《政府转型看浙江》等专著。
朱新力,法学博士,现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智能化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民革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革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委,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处处长、高级法官。年获刑法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司法改革的调研、规划及方案起草工作,是《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文件的主要起草人。被清华大学法学院聘为访问教授,开设中国司法制度和司法改革课程。年入选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双千计划。
吴飞,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多媒体计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年)、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年)、浙江省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年)、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8-.12)、科技部科技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指南编制专家(-)。
段厚省,复旦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获博士学位,现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和民法学,在民事诉讼标的理论、民事诉讼构造理论、民事证明理论、民事诉讼方法论、民法请求权理论、公益诉讼理论以及互联网诉讼理论方面有专门研究,目前已经出版个人专著7部,合著教材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刘品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智慧法律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学院(UIUC)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证据学、电子证据学、网络法学、网络安全法、大数据智能法治。曾挂职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并担任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检察官学院兼职教授等,出版等专著、编著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胡晓明,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首批27位合伙人之一,致力于将阿里云打造成一个普惠科技的平台,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实践。在他的带领下,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竞争中进入前三,并将中国自主研发的大规模计算操作系统——飞天,推广至全球舞台。年11月,出任蚂蚁金服集团总裁。
俞思瑛,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首批27位合伙人之一。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法务部的创始人,主要负责阿里巴巴集团国内法律事务,并组建了超过余人的法务团队。此外担任国家电子商务立法专家小组成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江波,法学博士,腾讯集团法务总经理。具有丰富的互联网法律实践与知识产权保护经历,熟悉计算机与网络行业、文化传媒、出版创意、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法律工作。目前担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专家自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
毕会娟,海康威视高级副总经理、首席架构师,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等职。长期从事大型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发,曾担任多个国防重点型号和工程的总设计师。作为技术专家组组长,参与编制了最高人民法院“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最高人民检察院“十三五”科技强检规划等。获得十余项国家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米坤,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ITSS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ITSS分会副会长,可信区块链联盟理事。长期从事政法、法院、检察、司法行政等行业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组织和编制、修订等工作和信息化顶层设计、咨询规划、工程建设和服务等领域的管理工作,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电子政务行业解决框架(ISF)和统一产品管理模型(UPM),在法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方向的深度融合应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王珩,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研究员。国家首批卓青获得者(),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集团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天津大学中国智慧法治研究院研究员,国防科大兼职教授,西电人工智能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军队、司法领域信息系统总体、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领域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
戴伟,法律出版社分社长、首席策划编辑,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网首席顾问,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年供职于法律出版社以来,先后主持编辑出版法律图书两千余种,与国内主要法学专家学者建立广泛联系。年起,作为总策划人之一,策划组织了四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使之成为公认的国内互联网法治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盛会之一。
浙江天平转载发布
来源: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gf/1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