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知产女法官姜颖我的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北京中医医院湿疹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412/8839619.html

“陌上人如玉,执剑彰法义”。近日,《中国妇女》刊载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的口述文章《建设知识产权大国,我是参与者》。今天,我们一同分享她的故事。

建设知识产权大国,我是参与者

口述/姜颖整理/陈晨

姜颖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争议解决中心专家,年被欧洲《知识产权管理》杂志评为全球知识产权界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称号。

作为第一批知识产权法官,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完善的发展历程。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方面,我们曾经是一个学习者、遵循者、追随者,如今已经成为了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我的人生轨迹也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法治梦想和人生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

机缘巧合,成为第一批知识产权法官

我学的专业原本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上学时,我偶然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知识产权第二学位,并且对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优先录取,我没想太多就报名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年,我在获得了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工学士之后,又获得知识产权专业法学士双学位。

真正对这个领域从了解到热爱,还是在工作以后。年,当时的北京中级法院(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我毕业后很幸运地加入其中,成为第一批知识产权法官。庭长是宿迟法官,他后来也成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第一任院长。他经常教导我们“知识产权无小案”,一纸判决往往关乎企业命运、行业发展,甚至是国家形象。这句话在随后多年的工作中被无数次验证,让我受益匪浅。

年知识产权庭成立之后,当年虽然只受理了多件纠纷,但意义深远,它彰显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和决心。

为体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从年开始,我国陆续制定并实施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年着手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这个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刚刚起步,需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知识产权审判庭工作6年后,我作为最高人民法院“中英青年法官交流项目”的6名法官之一,于年赴英国深造,年取得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国际比较法专业的硕士学位。

这一年的学习让我深有感触,当时西方国家不太了解中国。我的两个毕业论文选题分别是域名争议和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辅导老师问我:“中国有网吗?”“中国有知识产权保护吗?”我当时心里特别不服气,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这份事业,今后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我国的法治建设成果。

遵循国际规则,彰显国家形象

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根据国际条约,所有行政终局的知识产权案件都要改成司法终局,当事人如果对知识产权行政机构裁决不服,可以告到法院。为了和国际条约接轨,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作出重大修改,随后出现了一批涉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规定:起诉国家专利复审委和商标评审委的一审案件,全部由北京一中院审理,一中院组成了专门审理专利行政案件的合议庭,我担任审判长。合议庭年3月成立,6月就审结了一大批案子,当年清理了全部积案。

从年到年,一中院受理的知识产权行政案件中涉外案件为余件,外方当事人的胜诉比例约60%。年12月27日,仅一个上午,知识产权审判庭就集中宣判了17起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美国辉瑞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英国足球协会总联盟有限公司等13家外国公司拿到胜诉判决。

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严格遵循世贸组织体系下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平等地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审理重大涉外知产案件过程中,我也一次次深刻体会到知识产权法官的使命和责任。记得年,由于被部分国产汽车厂家模仿了外观设计,德国尼欧普兰汽车公司以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为由,起诉了我国三家民营汽车公司,索赔万元。案子引发国内外汽车行业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gf/105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