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被立案调查后,莫忽视追溯上游垄断
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消息: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随后,知网发布公告称,坚决支持,全力配合,“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
知网垄断引发的争议,俨然成为近段时间内的一个热点事件。以至于短短4个多月内,包括此次在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不得不4次进行回应,从开始的需要研究,到中间的正在核实研究、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再到此次明确“立案调查”,苦天下已久的知网,终于迎来了人们期待已久的涉嫌垄断行政立案调查。
尽管知网最终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是否涉嫌行业垄断,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需要专业认定、法律裁定,是一个复杂过程,尚需一定时日,但就知网被立案调查这一事实本身,已传递出鲜明信号,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与进展。
对于知网之所以能够涉嫌垄断问题,长期以来社会的一个共识是,除了知网自身具有的论文数量、强大的网络载体,以及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等之外,知网强大的源源不断的论文来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众所周知的是,知网论文的来源,一般情况下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是国内外的学术期刊,核心学术期刊尤为受欢迎;另一个则是高校等学术机构和硕博论文。
据此前澎湃新闻报道,截至年1月,“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学术期刊余种,文献量超过万篇,收录核心期刊余种。收录博士学位论文48.1万余篇,其中家培养单位与CNKI独家合作;收录家博士培养单位的博士学位论文,占我国博士学位培养单位的99%。“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位论文覆盖率达到%。收录硕士学位论文.6万余篇。其中,家培养单位与CNKI独家合作;收录家硕士培养单位的硕士学位论文。“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位论文覆盖率达到%。
对这些论文的垄断收录,硕博论文是从高校与学生签署一纸“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协议”就开始的。在这些协议中,一般都规定高校有权将学生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受各种因素制约,即便不愿意最终也不得不同意和签署这样的约定。但这样的规定“没给学生什么好处,就要拿走这个权利,不符合合同法的公平原则”,实际上是高校等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搞出来的“被自愿”收录到知网等数据库中。
对期刊来论文的收录,一般是从一份“版权声明”或“稿约”开始的。在很多的期刊征稿或版权声明中,一般都规定有“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对这样的声明或稿约等,有期刊编辑就直言不讳的说,这是应知网的要求而发出的。很显然,这也是知网、期刊利用他们的行业垄断地位,搞出的作者论文“被自愿”收录,同样显失公平,不合理也不合法,与时下民法典等法律规定和精神不符。
概而言之,知网之所以能够最终或顺利完成论文数据库“垄断”收录和经营,也是利用了或逼迫有关高校、期刊、科研机构等机构利用自身强势地位,进而搞论文电子收录垄断的结果。这就警示,知网“垄断”问题就事论事查办当然必须,但要从跟上拔除其“垄断”,显然还要从深层面的高校、学术期刊等垄断刊用、收录等进行查纠,才能彻底除根。否则,查处遏止了知网垄断,电子论文垄断还可能以其他方式出现。
作者:余明辉
投稿邮箱:qilupinglun
sina.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zs/1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