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纵容了404教授梁莹

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指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梁莹,涉嫌学术不端,至少有15篇论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问题,而之前她发表的一百余篇论文也应其本人要求,从各大学术期刊上撤下。

这说明,这些文章都有问题。消息被披露之后,学术圈为之大哗。

在这之前,梁莹的履历漂亮得令人发指。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梁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是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南京化工大学,后来被合并成为南京工业大学。听上去虽然名头很响,但一个理工院校的文科生,却玩转了南大、北大、芝大、香港理工、斯坦福大学,这更像是一个学渣逆袭的故事。然而遗憾的是,从研究生开始,作为“学术牛人”的她,其论文基本没有经得起推敲的。

她对自己的辩解是,这是自己“早年的错误”,是因为“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梁莹认为,“强调学术规范是年开始的”,记者“这样查”,“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并反问记者:“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

梁莹的话,其实切中了要害。在高校名目繁多的各项评比面前,论文、职称基本是评价的基础。但凡论文发得多的学校,学校的名次就能往上走,校领导的脸上也就有光彩。于是乎,年纪轻轻就发了多篇论文的“学术大拿”梁莹,才能以三流理工类高校文科生的身份,登堂入室,30多岁就获评教授、博导以及青年学人的梦想“长江学者”称号。

另一方面,梁莹只不过是整个高校论文造假的一个典型而已。在学术不端的道路上,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千千万万个梁莹在战斗。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组近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年至年,每年都有学术不端案例被媒体曝光。曝光案例大多数发生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涉事人中一多半为有教授职称者。

年8月,医院院长蔡建春被举报,称其博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两名学生的硕士论文。论文内容大面积重合,其中正文近一半与一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雷同。搞笑的是,连致谢也部分一致,一个博士论文,连抄都不会抄。

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实验师李涛被实名举报。举报者称,李涛在广州大学读研期间涉嫌抄袭两篇论文;年7月至年8月期间,李涛涉嫌抄袭14篇论文;在华南理工读博时,李涛又抄袭5篇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论文后发表,并以此顺利得到博士学位。

年,全国科研机构有篇论文被国际知名期刊撤稿,撤稿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术不端,占到了总撤稿数量的75%以上。近5年国内20余所高校篇论文!这还仅仅是这5年。

年,央视记者调查后发现,论文造假已经形成产业化。在一家名叫广州名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位于广东中山市的分公司里,一位姓郑的经理介绍,公司业务主要有两大支柱,一类是职称论文,另一类是学位论文。

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代写、代发,以及写发全包。在这里,只要交一千多块钱,一篇职称论文就能代写保发,而学位论文则要贵一些。博士论文大概一篇五、六万元,硕士论文则是五千到一万元左右,难度大一些的比如医学类的论文则要更贵,一篇硕士论文要价大概一万七左右。

记者拿到的业务单统计显示,该公司年就完成了.5单,这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假论文被抛向了学术圈。

这仅仅是一家分公司的业务。在整个论文的产业链上,几乎没有干净的学校。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家公司,就涉及到多所高校。其他公司,其他高校呢?我所在的一个高校校友群里,好几个所谓论文代写指导公司的营销人员,一直在打广告推广,大家熟视无睹。

一度被吹捧为实现了“诺贝尔奖级别的突破”的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其研究结果被证明造假。在韩春雨的学术生涯中,同样也有曾经为了蝇头小利,而替人代写论文的经历。

甚至在尚未踏足学术的时候,许多人就已经开始造假。在全国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中,有39所高校将发表论文、著作列为申请条件之一。尤其是面向文科生招收的专业,几乎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作为标配。

这同样产生了一系列产业链。据《半月谈》报道,有培训机构明目张胆地声称,可以花钱买论文搞奖项,保证通过自主招生的初审。年,小李通过自主招生考上了某高校。为了通过初审,她的母亲从好几个单位给她开了实习证明,还有一堆获奖证书。这些证书都是真的。“去学校填初审表格时,别人都是几页材料,我是一大沓材料,把老师都给吓到了。”

江西一家培训机构称,花两万块钱可以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论文,去北京玩一趟就能拿到国家级奖项。可以保证通过甚至院校的自主招生初审。还有培训机构声称,能通过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初审,保降60分。

今年,“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闹得沸反盈天,河南省纪委监察委调查之后最终认定:4名考生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然而,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些人造假造得来自己都相信了。

涉事苏同学通过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初审的论文被发现涉嫌抄袭,其所在郑州一中还有另外四位同学的论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苏同学父亲竟大言不惭表示:“天下论文一大抄。”

之后,九省市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的学生,被查出有论文造假现象。这些人,并没有遭到什么像样的处罚。造假在中国,成本如此之低,收益如此之大,即使被发现,也基本都是轻拿轻放,隔靴搔痒而已。这又怎么能怪梁莹们前赴后继,冲往造假的战场?

梁莹此人,早就劣迹斑斑,不断被人举报。上过梁莹课程的南大学生透露,梁莹曾经公然表达对教学的不屑,而且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甚至直接不出席课程,还叫自己父亲替自己上课,学生怨声载道。而在年,更是引发了一场“全体学生举报梁莹”的大事件。

事实上,早在年,南京大学内部也有人向社会学院举报梁莹大批撤回自己的中文论著的问题,但这一举报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南京大学的诸公,怎么可能主动对自己的“论文制造机”动刀子呢?!一路走来,一路举报。梁莹不仅未能受到任何处罚,反倒一路坦途,履历漂亮。

英雄莫问出处。我们中国人是真正的市侩主义者,从古到今,都是成功学的忠实信徒。所谓成王败寇,做人只论成功与否,不管手段是否符合道义。道之所至,虽千万人吾亦往矣!不过是一句千年的梦话罢了!

梁莹曾在讲座上宣称,用很吓人的视频让老人回忆亲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当时老人跪在地上哭,这样研究所需要的脑成像图片就会看起来“非常漂亮”。没有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纵容,梁莹岂敢如此放肆?

你不给梁莹一个说法,社会自然会给要你给出说法。多亏《中国青年报》的深度调查,不仅挽回了传统媒体的荣光,更揭开了中国学术圈的一道脓疮。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zs/112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