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旅游与文化产业学

贵州大学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各学院、组织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展现贵大青年风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旅文暑期社会实践“四有青年”实践队踏上归途

青春三下乡最美普法行

七月,山河、信念和诗篇都格外昂扬;七月,生命、万物和青春都格外蓬勃!——题记7月17日,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四有青年”实践队的队员们满怀热情和憧憬,背上下乡的行囊,走进正安县兴隆村,开始了为期四天的“青春普法益起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21日,队员们完成了整个实践活动,全部平安返校。从活动开始到结束,队员们用心感受着过程中的一分一秒,忽而回想,不仅有路途的奔波和实践的辛苦,更多的是七月萤火照亮的青春和收获的欢声笑语、温暖和感动。从贵阳到正安,窗外的景色由现代城市到美丽乡村,两百多公里的大巴行,让每一位队员都认识到了我们此行定是深入贵州省贫困村村民们最真实的生活之中。实践队的第一天在奔波和准备工作中结束,劳累但也充实。实践队开展普法访谈活动时,在走访村民与之沟通相处的过程中,队员们的细心、耐心、尊重、礼貌、谦让打动着村民们,而村民们的朴实和热情也感动着队员们,在这短短的四天里,便与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村民们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分享,更是大力支持实践队的普法活动,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图为队员们在前往村民家中的路上

为了顺利进行将在群众会议上针对成人群体开展的普法活动,队员们集体策划活动环节和准备活动内容,认真收集资料与案例,询问专业的法律顾问,保证普法内容的严谨性和专业性。群众会议上,队员们将准备好的内容转述成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述最贴合村民生活的法律问题,村民们认真地聆听法律讲解,积极的向队员们提出咨询,学法氛围良好。

图为队员们在路上作工作小总结

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普法,为了突出普法趣味性,引入特色小游戏,从“灋”(fa)字游戏环节开始,将普法与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队员们组织兴隆村大坪组的二十余位大朋友小朋友们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小朋友们积极答题互动,获得的奖品也格外丰富。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问答予童年以法的种子寓法的精神于游戏活动”。

图为孩子们在玩普法游戏

短短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由衷感谢学校和学院对“三下乡”活动的支持,感谢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以及指导老师对实践队的关心与指导。相信在队员们的人生里,这是很有意义的脚印。

图为活动结束后队员们将孩子们送回家中

最美普法行告一段落,队员们带着记忆中村民们淳朴的笑容、孩子们在普法游戏中的欢声笑语、带着在这四天里收获的所有温暖和感动、带着对村子和村民们美好的祝愿,踏上归途。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它给乡村埋下了一颗法的种子,希望它能生根发芽。总结会上,队员们纷纷说到,希望在正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接力棒能一届一届传承下去,切实帮助当地村民学法、知法、用法、懂法。旅文暑期社会实践宣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百年风华实践队深入黎平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采访宣讲

七月的黎平阳光普照,白色的砖房子,一幢幢,一排排,一片片……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这是一道“搬出来的亮丽风景线”。“十三五”期间,黎平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共计人,同步新建了9个安置社区,并实施了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配套建设,一揽子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吃、住、行、就医就学等方面的问题。

图为黎平县城北安置点现状

7月23日,贵州大学旅文学院百年风华实践队走进黎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城北安置点,对不同年龄和职业的搬迁群众进行深入采访,并在社区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宣讲党史、教育资助政策等内容,让搬迁群众了解党的发展史,深切感受到党的关怀,激发报效祖国的爱国热忱。

图为队员与搬迁群众在服务中心门前合影

图为石国付主任分享工作经历

“搬得出,稳得住,要脱贫,先就业。”龙形街道监委主任石国付说道。对于易地扶贫搬迁户来说,要在城里扎根下来,不能仅靠国家政策扶持,而是要激发“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精气神,把贫困群众心焐热、劲鼓起,才能让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共振,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

“奶奶,这里有车经过不安全,您移到荫凉处坐着吧。”石国付主任指着不远处没被太阳照射到的矮台阶说。那天是赶集日,人来车往,络绎不绝。跟在他后面走的我们互相微笑对视,给他竖起了大拇指。石国付是一位典型的贫困户,作为最后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他始终牢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与嘱托,不仅积极配合政府工作,还主动挑起重担,投身于社区建设之中,并得到了搬迁群众们的支持与认可。

从农村到县城,从小路变大路,从木房子到砖房子,从小我到大我,搬出来是一种大幸福,稳下来是一种新责任。石国付以身作则,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做了表率。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里,搬迁户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拼搏,正在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脱贫致富梦。

图为队员与老支书李才宽深入交谈

图为队员现场采访龙成胜

“易地扶贫政策相当好,党和国家给了我们一个相当好的发展机会。”老村支书李才宽这样说。“现在就医更方便了,教育更进步了,我们生活更幸福了!”他继续说道,“以前当归双村支书的那些日子虽然比较忙,但也十分充实。现在搬上来后,生活条件更好了,还有家庭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我每年都可以免费体检。”现在年过六旬,在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保障下,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他殷切嘱托青年一代要接下老一辈的重担,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很庆幸毕业三年后,我在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岗位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龙成胜在采访中开心地说。他是已经毕业三年的大学生,目前在黎平县一家农产品公司工作。因工作所需,他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己,现在已经掌握了多项技能。根据采访得知,大批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已成为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图为队员康丹丹与搬迁群众互动分享

图为易地搬迁服务中心宣讲会现场

在龙形街道办事处宣传干事姚光健的积极帮助和搬迁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实践队成员在社区会议厅开展了党史宣讲活动。

在宣讲现场,队员张书海进行党史宣讲,带领大家学习党史,引导搬迁户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队长欧春丹向社区群众展示了实践队近几日开展的各项活动成果,分享红色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并就群众关心的教育资助政策进行讲解,让大家了解不同入学阶段的资助政策,不再为学费发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目标的起点。通过深入访谈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仍在推进,社区服务和帮扶机制也在日趋完善。百年风华实践队通过此次宣讲活动丰富了搬迁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掀起了党史学习热潮,传承了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社区居民们表示,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大家互帮互助、上下一心,必将会迎来更便捷、更舒适的宜居生活!

图为百年风华实践队与易地搬迁群众合影

动物科学学院“动科同心,知行合一”暑期社会实践队助牛有我,动科实践正当时

团委网站讯

(记者程玉洁袁茂莎报道摄影程玉洁)

7月21日至7月24日,动物科学学院“动科同心,知行合一”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关岭县核桃村养牛基地探索关岭牛的饲养体系,在基层中担当作为。

学生党员询问牛场情况

关岭牛产自有“天然温室”之称的安顺市关岭县花江,已有近年历史。此牛因体型适度、寿命长和行动便捷,与陕西秦川牛、山西晋南牛等列为全国“五大名牛”。在核桃村的关岭牛场中,实践队员对准肉牛存栏与售卖、疫病治疗与防控、饲草料的喂食与加工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深入各个工作环节摸清牛场生产流程。

核桃村牛场

实践队员用铲车喂料

据核桃村牛场场长王龙飞介绍,场内实行机械化养牛。机械化养牛场管理简单有效,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能提高生产规模,以降低养殖成本来提高经济收益。从饲草的切碎、喂料、牛粪清理、场内驱虫等,只要能够使用机器的工作,都不会单纯使用人工。牛场内目前存栏数为余头,其中犊牛5头,种公牛2头。当母牛出现鸣叫、爬跨其他牛、阴户肿胀潮红等情况时就将种公牛与母牛一同圈养实行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相比,自然交配过程简单,不用注射催情素,节省了人力物力。

铲车清粪

“我们牛场一周两次进行全场喷洒消毒,目前没有感染过布病,今年高发的是结节病。”场长王龙飞告诉实践队员牛患结节病就打3支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0ml/支)与3支双黄连注射液(10ml/支)混8支头孢噻呋钠(0.5g/支)针剂,一日一次,直到痊愈。实践队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场内病牛与健康牛混群饲养,增加了疾病传染的风险,这或许是结节病高发的原因之一。我们根据动科专业知识向场长建议,划出隔离区,将健康牛与病牛分群饲养,并在日常喂料中加入预防结节病的药物,加大牛舍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的力度,注意节肢昆虫的驱除等。

打针中

结节病病牛

在进行饲喂工作时,我们发现饲料存在包装破损、发霉变质、掺杂异物等问题,及时反馈给场长后,希望农户在保存饲料时勤于检查,避免老鼠啃食污染饲料;喂料时及时查看饲料的品质,避免牛儿误食异物造成死亡;喂料后要及时清扫,保证牛舍卫生。

饲喂工作

新时代新使命,动物科学学院“动科同心,知行合一”暑期社会实践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切实履行所学,做到知中有行,笃行致远。

烟草学院传授采烤知识,收获丰收喜悦

"传授采烤知识,收获丰收喜悦"

贵大烟草学院志愿者在基层

1

年7月21日,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实践服务团毕节市威宁县志愿者分队跟随黑石头镇河坝村一组的烟农前往烟地,围绕“传技术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展开帮助烟农采收下部烟叶并且上炕的活动。在烤烟生产中,品种、栽培是基础,烘烤是关键。烟农也常说:“采烟是师傅,烤烟的是徒弟,烟叶采不好,神仙也难烤”。采收烟叶,是叶片离体加工过程的开始,制约着烟叶的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且烟叶采收之后如何正确的上炕也是对烤后烟叶质量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因此,烟叶采收和正确装杆上炕是非常关键的,采收时不仅要看烟叶成熟度,也需要有合适的采烟时间及采烟方法,上炕需要根据烤房的类型及烟叶成熟度双重考虑。据此,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实践服务团毕节市威宁县志愿者分队开展此次“三下乡”活动。当日凌晨6点,天刚刚蒙蒙亮,空气中还弥漫着浓浓的雾水,志愿者就跟随烟农出发烟地开始采烟工作,因为根据采烟时间原则,采烟适宜在清晨进行,清晨空气清新,采烟者头脑清醒,易于识别成熟度。志愿者跟随烟农进入烟地以后,志愿者现场进行下部烟叶采收原则知识的简单讲解:“主要方法为眼观,烟叶开始落黄并且基本达到成熟即可采收,根据烟株生长情况每一烟株采收2-3片,做到熟一片采一片,生叶不采,熟叶不漏,为后期成功烘烤提供有利的基本条件”。讲解完毕之后志愿者便协助烟农开始在烟地里进行烟叶采收,不一会,烟叶上的露水便打湿了衣衫,由于清晨温度也较低,可以清晰的察觉到志愿者与烟农身体在大雾中细微的寒颤。

2

队员在绑烟上炕

采烟工作持续进行了将近四个小时,此时太阳也爬上天空,微暖的阳光正好给烟农与志愿者寒颤的身体加上了暖意,早上的烟叶采收叶基本结束,但还有一项更艰难的工作需要完成::将采下的烟叶打包背上随行而来的大货车运输到烤房。烟地与车之间大概有米左右,并且中间是一条泥泞路,一包烟叶将近70斤,一个人单独扛上一包行走非常吃力,但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的烟农却并没有一丝丝的疲乏之态,反而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或许此时此扛在烟农肩上的不是烟包,而是对自己辛勤劳作之后满意的交代。一袋袋烟包装进车内,上午的工作也告一段落。

3

志愿者在田间中午12点,烟农与志愿者匆忙的吃过午饭之后便赶到烤房进行烟叶上杆入炕工作。据了解,在此之前烟农对烟叶的成熟度几乎不进行分类,都是随机将烟叶上杆入炕,则导致烤后烟叶的质量不是很理想,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因此,志愿者首先给烟农进行烟叶分类与不同烤房类型不同装烟方式基本知识的普及,根据志愿者观察了解,当地烤房全部为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此类烤房的顶层先供热,干球温度高,相对湿度低,装放的烟叶最先干燥,装烟时应先装成熟较好的烟叶,不宜装成熟度较差的烟叶,而烤房的底层最后受热,干球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装放的烟叶最后干燥,装烟时应尽可能装放成熟度最差的烟叶,不应装成熟度较好的烟叶。志愿者讲解完理论知识以后,用很通俗的话总结了下午工作的原则:“首先将不同成熟度的烟叶分类上杆,将成熟度最好的烟叶放在烤房最上边,往下依次放置成熟度较差的烟叶,这样做以后,获得的烤后烟叶质量较之以前要更好,获得的收益也将会更高”。烟农听完之后,兴致非常高,也非常信任志愿者所普及的知识,大家也很配合。装烟现场,志愿者协助烟农进行烟叶成熟度大致分类并上杆,按照放置原则依次放入绑好的烟杆,将一杆杆的烟叶放入烤房。落日余晖下,伴随着烟堆的渐渐减少,再看看几乎装满烟杆的烤房,此次“三下乡”活动也悄然拉下帷幕。

-END-

年暑期社会实践还在进行中让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实践故事吧!

转载来源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大学烟草学院

责任编辑

杨怡然吴雨欣

审校

校团委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党史百年天天读·7月26日

往期推荐

喜报!我校学子荣获第十四届“民族心中华情”演讲比赛冠亚军!

暑期社会实践

满天星心理辅导服务团、镇远四叶草青年突击队、资环学院在行动

暑期社会实践

风信子支教宣讲队、贵州大学“银鸽”志愿者服务团希望之光?岑巩支教队、贵州大学红十字会在行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q/9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