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兵就位
01
奉献不苦言追求无止境
勇做新时代奋斗者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陈雄
作为学院院长他勇挑重担、矢志不渝积极推动学院各项工作不断发展作为学院党委副书记他敬业奉献、无怨无悔助力学院党建工作不断完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倾情投入、创先争优取得累累硕果发挥着党员模范标杆的作用陈雄于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一直以来,陈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对学院工作守责、担责、负责、尽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1.致力学院建设,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陈雄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开展No.1学科方面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兵器科学与技术获得A+继续蝉联全国第一机械工程获得B+另外新增“航空宇航”一级学科博士点No.2人才培养方面
获批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专业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互联网+”创业大赛获得国赛一金一银一铜实现了学院金牌零的突破No.3科研方面
带领学院积极开展国内科技合作工作高层次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项
科研经费到款总额近14亿元
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
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57项
另外,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
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引进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
建设和培育9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获批高层次人才10人次
“十三五”期间,学院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谋划“十四五”布局新篇章
2.助力组织建设,提升学院党建工作质量实效
他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为学院师生党员做专项报告。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用于学院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完善修订了14项党建工作制度,领导制定完善了学院财务制度。每年有计划地针对涉及师生利益的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听取师生意见并进行整改落实。加强学院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增强为师生服务的意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学院政治生态。3.全力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模范标杆作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陈雄严于律己,刻苦钻研
倾情投入工作
充分发挥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
疫情期间,作为工信部首批复工复产联络员,陈雄奔赴抗疫第一线开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深入重点行业开展调查研究,奔赴多家企业了解复工复产情况,起草调研报告和工作日报。工作期间勤勉敬业,为江苏省工业通信业复工复产作出了贡献,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陈雄主持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规划专著1部、教材4部,发表论文60多篇,指导研究生获省优硕6人、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1人,并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
02
爱岗敬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保密处处长丁大志
作为科研管理“双肩挑”的教师党员
他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为人师表,以德施教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直面问题、迎难而上
解决领域前沿科学难题
年,丁大志开始担任保密处处长兼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职务。同时,作为保密处党支部书记,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重要工作部署,在加强支部政治建设、完善制度体系、推进保密工作常态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立德树人,关爱每一位学生,助力学生成材
丁大志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渊博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对研究生“做人”“治学”方面的教导,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做学问。丁大志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对每一位研究生都因材施教,严格要求。针对部分学生科研热情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足的现状,丁大志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研究生
使他们燃起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
勇于接受挑战
近两年,他指导的研究生
连续两届获得了
年和年国际应用电磁学会议
学生建模竞赛奖一等奖(唯一)
获得第三届“航天科工杯”大学生科技竞赛
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2.持之以恒,攻坚克难,
突破电磁仿真关键技术
在科研工作中,丁大志以我校“献身国防、勇于奉献”优秀军工文化为指引,以“为国铸利器”为已任,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针对我国核心基础软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军事应用时面临卡脖子问题的严峻挑战,丁大志围绕复杂背景环境下目标电磁精确建模与高效分析等技术瓶颈,数十年如一日开展科研攻关。
突破了多物理场时域建模
以及复杂环境下
多尺度目标电磁散射特性
快速精确分析的技术瓶颈
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高效电磁建模与分析系统
解决了多家科研院所项目中的科研难题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两年
获得第十六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暨“十大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年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3.履职尽责,树立服务意识,
推进保密管理常态化建设
丁大志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带领保密处同志坚决扛起做好保密工作的政治责任,防范化解学校安全保密工作风险。年,在一级保密资格认定复查中,保密处会同全校24个主要涉密单位,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模拟审查和问题整改,9月24日顺利通过了第三轮军工保密资格认定现场复查。
年11月,在江苏省国家保密局进驻式保密检查的重点工作中,针对进驻式检查范围广、内容多、程度深的特点,梳理完善党政、宣传、研究生统一考试、学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保密工作事项,顺利通过了进驻式保密检查,检查组对学校保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以第三轮军工保密资格认定复查和江苏省国家保密局进驻式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保密日常管理工作,包括:#01
持续完善学校保密工作制度体系,守牢保密工作底线;
#02
持续提升常态化保密工作督查检查,增强涉密部门间的信息联动,实现保密工作常态化管理;
#03
持续改进保密工作信息化建设,运用网络检查工具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切实做到保密检查和保密管理全覆盖,全面提升日常保密管理工作水平。
丁大志带领全处同志积极对接学校相关单位听取师生对保密管理工作的建议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本领切实解决师生实际困难和问题03
教学相长,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玉东
他是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他也是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带领学院获批了多项国家级自科/社科基金
专业教学、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行政管理
他在各个方面发挥着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教研结合,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专业教学上,他长期承担本科生《行为金融学》和研究生《固定收益证券》《金融研究专题》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他不仅将书本上的知识讲深讲透,还将个人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当中,把相关研究成果的实现办法和研究思路悉数传授给学生们。
教研结合,桃李芬芳。在他的教学指导下,多名研究生先后在国内外经济管理类重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一名本科生获得了校优秀毕业论文,并被推荐参评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多名本科生在经济领域SSCI一区期刊《EnergyEconomics》和金融学著名期刊《JournalofFinancialMarkets》上发表论文;三个本科生团队分别获得了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2.学术视野,聚焦金融工程和能源金融领域
专注于学术,潜心做研究。作为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王玉东近年来把学术研究的视野聚焦在金融工程和能源金融方面。他先后在SCI/SSCI期刊上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22篇。
他的论文广受引用,H指数为34,有5篇论文入选经济和商学类ESI高被引论文,并且连续两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据经济学权威数据库IDEAS/RePEc的统计,王玉东过去10年间论文成果排名中国经济学者第13名,世界青年经济学者第名。
年,王玉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第十六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展教工英姿,扬青年风采。近两年来,王玉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各一项。年入选首届江苏“社科英才”。他年结项的国家自科青年基金在年基金委绩效评估会上被评为“特优”,入选中文管理学高水平期刊《中国管理科学》编委会成员。在自身科研项目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的同时,王玉东还积极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带领下,能源金融工程科研团队年有4人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全部获批立项。
3.行政管理,积极改善学院科研氛围
年,王玉东担任经管学院的副院长,分管学院科研、学术交流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在科研管理上,他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各类科研研讨活动,努力改善学院的科研氛围;在学术交流上,他倡导并组织开展了基金项目申报的经验交流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对青年教师申请书开展详细指导。
在王玉东以及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年经济管理学院获批国家级自科/社科基金项目19项,基金数量创历史新高,共获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1项。在研究生教育上,年经济管理学院入选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也是历年最高。
04
勤于实践,勇于探索
争做创新领航人
——材料学院教授朱和国
身为教学名师他勤于实践,善于创新作为基层党员他严以律己,进德修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引领创新,开辟未来年,他担任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等进行认真严格的督导和检查,对促进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1.勤于实践,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了探索课程思政实现的新路径,朱和国带领课程团队创新教学方法,验证教学效果。朱和国广泛收集思政素材、强化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结合学校军工背景和专业特色,形成了以滴灌的方式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在循循善诱与潜移默化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中国精神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效果好且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他主讲的《材料研究方法》成为了江苏省思政建设的示范课程。他还完成了《材料研究方法》MOOC(慕课)课程的创建工作,先后获得了年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年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朱和国和教学团队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终于在年获得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家级一流课程(金课)。2.科教融合,促进教材内容现代化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围绕着践行科教融合的教材建设思路,朱和国及其团队成员依托国内一流的科教平台和格莱特纳米材料研究所雄厚的科研优势,完善和更新教材的内容,不断促进教材内容的现代化。这些年,他们编著出版了“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第4版;编著出版了该课程的《学习辅导》和《实验教程》。此外,还编著出版了江苏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复合材料原理》第1至第3版,其中的第2版获得了南京理工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兵工高校精品教材。
3.引导创新,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科类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环节,朱和国在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时,注重引导他们开拓和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武智意同学正是在朱和国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其毕业设计荣获了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与此同时,他还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热处理创新大赛并多次斩获大赛一等奖,他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在材料学院,很多得到过朱和国指导的研究生表示:“朱老师十分重视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捕捉研究过程中各种闪光点的能力”。此外,他还经常会跟学生共同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热点,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研究过程的各种困难。近年来,他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在抓好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开展科研的同时,朱和国从来没有放松过自身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因为在他看来,科研既是教学资源的源泉,更是推动教学进步的动力。近两年来,他发表SCI论文21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年作为参与人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他主持的学校重点教改项目获得了学校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的省级教改项目研究获得了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每一位南理工人始终牢记“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誓言赓续献身精神凝聚前进力量坚定信仰!接续奋斗!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策划丨新媒体研究会来源丨综合编辑丨牟小萌牛筱雅张一萍责编丨陈舒审核丨卢晓云“点赞”+“在看”+“分享”,向优秀共产党员们学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q/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