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就是生命力,涉密资质单位保密管理需

白癜风病初期照片 http://pf.39.net/bdfyy/zjft/190403/7022280.html

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实现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将战略和规划转化成为实际效益、成果的必要条件和关键要素。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生产力、生命力。

通过梳理所有涉密资质申请单位的保密管理情况,可得出一个结论:凡是顺利通过现场审查、成绩过硬的单位,必定重视执行、狠抓执行,保密工作执行力强;凡是没有通过审查或保密管理薄弱的单位,执行环节上肯定有差距和教训。对涉密资质单位而言,执行力是保密管理的硬功夫、真功夫,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工作使其强化。

重在执行难在执行

保密工作得失往往缘于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里的落实就是执行。一些涉密资质申请单位没有通过现场审查,绝不是领导重视不够、决心不大,也不是决策不准、思路不清,而是保密工作在许多方面或环节不落实,败在了执行力上。涉密资质单位保密工作的执行力既是落实保密法规制度的强制力,又是突破保密管理障碍的创造力,还是将保密要求贯彻到底的意志力,充分体现其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无数事实证明,重在执行,成在执行,难在执行,保密工作的成败得失往往缘与执行。执行力对保密管理的作用和意义着重体现在以下几点:

执行力,应确保实现保密工作“万无一失”的目标追求。用于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单位和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的保密标准,细化一下有数百条,条条都应严格执行、落实到位。要实现万无一失,就要做到“常在河边走,保证不湿鞋”,对保密的事,把每一天当成第一天,数年如一日,从零起步,慎之又慎、细而又细、严而又严,不出任何闪失。切不可因保密管理的条款多、要求严而降低执行标准,也不可因天长日久而思想松懈、敷衍了事。

执行力,应真正体现保密工作“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执行是一个认真扎实、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需要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投入,需要下苦功夫、硬功夫。南方有家涉密集成资质单位以高分通过现场审查,保密知识测试成绩也很可观。据了解,该单位下发通知后,所有涉密人员在当天全部按时赶到了现场,听候抽考和调查情况。他们中不少是从新疆、内蒙、北京、武汉等地的项目实施工程被调回的。可以推断,优异成绩的取得与涉密人员坚决的执行密不可分,也与该单位令行禁止、狠抓落实的作风紧密相连。相反,有的资质单位现场抽考时,总有一堆理由为被抽到的少数人开脱免考;有的资质单位数十份应由本人签名的《保密承诺书》,签名笔迹却出自保密办几个工作人员之手;等等。因此,不走出耗时费力怕麻烦的思想误区,执行保密标准和要求必定马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强化执行力,就是要克服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执行力,应充分展示保密工作“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保密工作的执行力应勇于担当、乐于创新、冲破阻碍,走出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如,有些资质单位过去对涉密计算机的使用要求并不严格,涉密与非密优盘存储信息界限不清,认为那样做简单、便捷,很顺手。而现在不同,国家保密标准规定,对涉密计算机及其介质必须安装管理系统和设备,设定访问控制权限。如果一味沿用老习惯,拒不执行新规定,那就犯了大错。再如,过去几台涉密计算机一联网,单位内部传递信息很方便。如今,国家保密标准规定,涉密网络必须经专门的测评机构测评合格,并报请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运行。否则,擅自运行就是违法违规行为,而且是涉密资质申请单位的应终止现场审查。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保密管理的要求必然随之调整,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否定中创立新的标准。不合时宜的习惯性做法也必然要改变或革除,对此,保密人员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保密工作的执行力常常伴随着广大保密管理人员和涉密人员观念及工作方式的更新,进而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和求实务实的作风,将党和国家保密事业推向前进。

全面分析找准症结

弄清影响执行力的主要障碍

既然执行力对保密管理工作如此重要,那么在涉密资质单位中,到底有哪些影响保密工作执行力的障碍,主要表现是什么,症结在哪里,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梳理,集中归纳为以下几点。

目标愿景走偏。一个单位的目标愿景、战略规划应既适应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又切合本单位实际和基础条件,科学可行,并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但有的资质单位不以为然,定目标宁高勿低,结果导致无力执行,也无法执行。申请涉密资质尤其是甲级资质单位,相关基本条件是刚性的,必须具备,没有较长时间的经营和积累难以达到。现场审查发现,有些资质单位的基本条件尚未完善,仅凭一腔热情确定申报甲级资质。试想,这样的基础条件怎么能将甲级资质保密标准和要求执行到位呢,又怎么能接手高密级的业务项目呢,答案自然很清楚。目标愿景偏离现实,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

执行能力低下。执行力的强弱与执行者的能力有直接关系。涉密资质单位有一批执行能力强的保密工作人员,才有可能把保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有些资质单位为了申请涉密资质,临阵换“将”,对保密总监、保密办主任、保密专职人员等专门从事保密管理的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由于这些人员业务能力不熟,工作上不了手,一问三不知,更谈不上如何执行。也有的资质单位将一些平时诚实听话的所谓“放心人”“老实人”用到涉密岗位或保密管理岗位上,这种做法虽无可厚非,但人品代替不了能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加强保密管理,必须懂执行、会执行、能执行。能力是执行力的直接支撑,强化保密管理执行力,应重视执行者的能力培养。

规章制度缺失。涉密资质单位建立健全保密工作制度,是把保密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的基本遵循,使得执行者的行为始终处于保密制度的严格约束之中。然而,有不少资质单位并不重视制度的建立,更不注重抓制度的执行。现场审查时发现,有的资质单位虽建立了制度,但多数是从外单位照抄照搬“拿来的”,或从国家保密标准上原封不动“扒来的”,存在与本单位实际联系紧密的保密管理制度缺失、条款不清、程序简单、动作不合规等问题。制度一旦缺失,动作就走形,执行力就下降,甚至给保密管理留下“空白地带”。

外部压力不够。执行者的执行力常与外部压力有关,保密工作中的奖惩制度对执行者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因素。某申请保密屏蔽资质的单位,因员工违反安全生产规定,不仅本人被罚款,而且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均受到处罚。事发不久,又发现一涉密人员违反保密规定,本人及其相关领导同样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该申请单位老总介绍,保密制度不是橡皮图章,适当处罚能罚出制度的威严、罚出全员的执行力。但在现场审查的单位中,保密管理中的处罚有制度无执行的问题较普遍。这些资质单位或保密检查不认真,或发现问题不较真,或职能部门不坚持原则、失职不作为,仅将保密违规嘴上讲罚,却不兑现,降低了保密管理的执行力。

内在动力不足。认识有障碍、思想不开窍、情绪有抵触,是提高执行力的最大障碍。在现场交谈中发现,有的资质单位保密工作执行力不强,许多保密制度在涉密人员执行中“煮了夹生饭”。正是因为有的员工对管理层能力存有质疑,对企业没信心,不愿再出力,降低了执行标准;有的员工嫌工资待遇低,想择机跳槽,工作不用心,失去了执行动力;有的员工因单位奖励制度不兑现,挫伤了执行的积极性;也有的员工因个人及家庭问题分心,影响工作质量,分散了执行精力等。某单位涉密集成项目和软件开发负责人一年之中换了好几茬,频繁换人不仅耽误业务工作,也严重影响保密管理的执行力。所以,执行来自动力,动力需目标和利益牵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如何把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结合好、统筹好,以便更好地调动广大涉密人员的积极性,是涉密资质单位应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经常进行思想疏导、情绪调整、利益跟进,使大家的认识和意志达到统一,齐心协力,整体执行力便会大大增强。

执行保障乏力。在保密管理中,每项工作的推动和执行都离不开财力、物力、人员和时间等保障。如,有的资质单位既要求涉密人员考出好成绩,又不舍得拿出时间集中大家培训辅导;有的资质单位既想涉密场所达到甲级资质保密标准,又不舍得按甲级标准购置配齐保密设施设备;还有的资质单位既要求保密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现场进行保密检查,又不舍得支付必要的差旅费;等等。涉密资质单位必须明确一个道理,强化执行力,必须强化保障力。

工作陋习作祟。一个单位执行力的强与弱往往体现着一种风气。现场审查时感到,单位之间在执行力上不仅风格不一,而且有的差距很大。有的资质单位管理井井有条,申请准备充分细致,工作人员忠于职守,一看就不是一日之功;而有的资质单位,除了保密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低、精神状态欠佳外,涉密人员的思想认识差距也较大,认为“我们单位的人都这样,多少年都这样,要的是稳稳当当”。所以,一个比一个,谁也别冒尖,谁也别比谁强,日久天长,就成了怪癖,导致工作走下坡路。

未完待续

(文章有删减,摘自《保密科学技术》杂志年第2期,作者:吴同斌)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9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