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我院公管系部分教师近期发表论文一
秉“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之校训
关心国是民生,寻根究底彰显家国情怀
行“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之院风
潜心学术科研,字斟句酌书写人文精神
近期我院公管系教师发表论文如下
张桂蓉教授
1
我院公管系张桂蓉教授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年06期,发表《安全信息学视域下安全舆情演化及引导策略研究》一文。
摘要:为正确引导和控制负面安全舆情,基于安全信息学与舆情理论,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安全舆情演化过程,计算负面安全舆情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提出安全舆情引导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最小割集得到负面安全舆情产生原因组合,利用最小径集得到避免负面安全舆情产生最低限度事件组合,通过结构重要度得到系统改进重点及优化顺序;在事故树中增加安全舆情审核和引导组织、安全事件亲自确认、专业意见领袖3个最小径集,以期减少负面安全舆情,促进公共安全。
关键词:公共安全;安全舆情;信息失真;事故树;舆情引导
赵书松教授
1
我院公管系赵书松教授在《管理工程学报》年04期,发表《个体权力动机结构模型与实证研究》一文。
摘要:随着新权力观念的发展,个体权力动机也在不断变化。本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个体权力动机的内在结构,并从社会交换视角分析个体权力动机的特征。基于份有效问卷的实证研究发现,新时代背景下个体权力动机分为控制、影响他人、自主、个人利益、威望、共同愿景、成就他人七类;控制、影响他人与负向互惠正相关,自主、个人利益、威望与负向互惠无关,共同愿景、成就他人与负向互惠负相关;除控制外,其他六类动机均与信任正相关;与信任和负向互惠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个体权力动机呈现出连续统一体特征。文章最后对研究结论及其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权力动机;新权力;连续统一体;社会交换理论
胡春艳教授
1
我院公管系胡春艳教授在《公共行政评论》年03期,发表《“好”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好吗?——基于容错纠错政策的实证检验》一文。
摘要:容错纠错是鼓励干部担当、激励干部创新的重要政策设计。那么,"好"政策是否意味着执行效果也好呢?论文通过构建政策效果、政策质量和政策执行力三者间因果联系的理想分析框架,借助PMC指数模型对10项容错纠错政策样本质量进行评估,结合政策效果分析,尝试确定该政策在理想分析框架下的类型归属。研究发现,容错纠错政策整体质量较高,呈现出国家级—省市级—新区级"依次递增"的特征,兼具趋同性与趋异性;容错纠错政策属于理想状态下质量较高但执行效果一般、执行力较弱的政策。可见,容错纠错政策效果并非唯一取决于政策质量,而是受到政策质量和政策执行力的共同影响。该发现印证了完全理性模式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局限性,政策制定者应基于有限理性模式进行决策。研究丰富了公共政策理论,为容错纠错政策改进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容错纠错;政策效果;政策质量;政策执行力;PMC指数模型
刘芷含副教授
1
我院公管系刘芷含副教授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年04期,发表《中国医养结合政策文本量化研究》一文。
摘要:目的梳理我国医养结合政策发展历程及内在结构性矛盾,从而为医养结合政策体系的发展建言献策。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与政策文本内容量化方法对—年医养结合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医养结合模式中存在法律支持缺乏、部门协同不够等问题;在医养结合的政策工具使用中,存在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多、需求型及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等问题;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资源配置中,存在重医疗融入、"养中设医"而轻"医养合作"的问题。结论医养结合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医养资源分配不均,需从推动相关法律的建立、加强部门间合作、优化政策工具结构、补齐医养结合模式短板等方面加以改善。
关键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政策工具;文本;量化分析
2
我院公管系刘芷含副教授在《科技导报》年09期,发表《基因武器的伦理困境及其防范路径》一文。
摘要:基因武器作为一种超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可以发挥"奇效"。但基因武器在军事中的存在与应用,将使平民豁免面临困境、使战争手段更不人道、使战争后果难以控制、以及诱发严重的生态灾难等,因而面临诸多的战争伦理困境。有鉴于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人类作为战争的主体,应守住基因武器禁用于战争的伦理底线,厘清基因技术研发的善恶界限,恪守科学和平主义的价值追求,才能遏制基因武器的研发与运用,进而对现代战争形成有效的伦理约束。
关键词:基因技术;基因武器;战争伦理;伦理约束
雷望红老师
1
我院公管系雷望红老师在《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04期,发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县域治理的结构转型》一文。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影响下,中国县域治理结构出现了全面转型。县域治理结构的全面转型包括目标转型、事务转型、关系转型和治理限度,县域治理的总体目标从追求经济GDP转向追求绿色GDP;县域治理的事务类型从专门型事务转向整体型事务;县域治理主体中的部门关系从分立到互信,政企关系从合谋到合作,政社关系从悬浮到嵌入。然而,由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临时性任务,财政约束、高标要求和企业瓶颈构成了县域治理的限度。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要着重考虑县级政府的任务承接压力和地区发展压力,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缓冲空间和过度地带。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县域治理;结构转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链接
?END?
文案
公共管理学院分团委记者团
排版
时圣辰
校对
张芸睿
责编
梁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