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内蒙古考职称不再考外语计算机了,这

白癜风的偏方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792653.html

今日热点请回复“1”获取!

内蒙古: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不用再考外语计算机

呼和浩特日报讯(记者王科岩)2月8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年12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开始施行。《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外语计算机不作要求,同时对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要求。

●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

对于许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明明工作岗位对外语要求不高,甚至跟外语不沾边,但过不了外语考试就评不上职称,这一饱受诟病的现象将得到改变。此次出台的《实施办法》适用于自治区各旗县(市、区)及以下企事业单位中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实施办法》明确,人才评价坚持德才兼备,突出以品德、能力、业绩和贡献为主的评价导向,建立体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实际和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提高对申报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对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要求,评价主要考察申报人员的工作总结、教学业务档案、病历、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方案、专利等反映本人学术技术水平的业绩成果。申报人提供的论文、科研情况等,作为评价的参考条件。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要求。

《实施办法》还明确,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评价机制,灵活采用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等方式,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加强评价监督,提高评价质量和公信力;对扎根农村牧区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满30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不受学历限制,破格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逐步推行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评聘管理制度,所取得“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用于本地区顺向流动、岗位聘用、工资待遇、晋升高一级基层专业技术资格等;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对在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2年的本科毕业生和满4年的专科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降低基层事业单位进入门槛

除了放宽人才评价标准,《实施办法》明确,改进完善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办法,降低进入门槛,适当放宽学历、专业等条件。招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适当放宽年龄条件。基层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采取直接考察等方式进行。此外,自治区、盟市级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时,应拿出一定数量岗位招聘有基层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经历的人员;建立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适当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苏木乡镇事业单位通过特设岗位引进的急需高层次人才,其所聘岗位等级可放宽至专业技术十级,不受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限制;扩大农村牧区教师、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完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政策;基层根据用人实际,可实行专业技术岗位跨单位聘用机制,促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均衡配置。

●建立绩效工资稳定增长机制

《实施办法》明确,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在保障基本工资水平正常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体现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的绩效工资水平,建立绩效工资稳定增长机制等。与此同时,建立苏木乡镇中高级人才特殊岗位补贴,提高绩效工资总量。对条件艰苦的偏远苏木乡镇和长期在苏木乡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适当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内,对聘用到中级、副高和正高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贴,具体办法由各盟市结合实际确定,并于年年底前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备案。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单位,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倾斜,倾斜幅度不低于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10%。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在机关工作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后级别工资高定1至2档;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对长期在基层工作、贡献突出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开展表彰奖励,定期安排慰问休假活动。国家和自治区级人才表彰、专家选拔中,优先推荐基层高层次人才,且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要占有一定比例。

●人才流动打破户籍、地域等限制

在人才流动方面,《实施办法》明确,加快人事档案、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管理服务和信息化建设,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限制,为人才向基层流动、合理配置提供便利条件。采取双向挂职、短期工作、对口服务、兼职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集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开展服务和创新创业。实施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牧区卫生、城市教师支援农村牧区教育等项目,专业技术人才由单位选派到基层服务期间,其原单位岗位、职级、工资福利等保留不变,在基层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晋职、晋级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并给予一定工作、生活补助。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办法》明确,针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要根据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层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时间累计不少于90学时,用人单位须保障其参加继续教育权利和学习期间各项待遇,同时做好继续教育制度与工作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依托国家人才培养工程、自治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培计划”、“人才培养工程”等平台和项目,定期定量从基层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进修学习。同时,有计划地遴选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业务骨干,鼓励其在职攻读MBA、MPA等各类硕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呼和浩特日报记者王科岩

相关链接

公职人员必看!年,这些变化事关你的收入、工作、福利…

经历了开春后第一周的工作,你是否已经调整回工作状态?准备撸起袖子,为新的一年加油干呢?新年新气象,自年前至今,国家已出台了多项和公职人员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快一起来看看!

国家定调!

基层干部有望涨薪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开展“城乡居民增收行动”。

行动明确,要开展“基层干部队伍增收行动”,完善基层干部队伍薪酬制度;实现对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差别化激励,充分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

福利待遇更有保障!

去年末,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要实施基层干部队伍激励计划。

明确基层干部应享有的各项福利待遇名称、发放标准及发放范围。推进公务员职务消费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规范改革性补贴,形成以货币福利为主,实物福利为补充的福利体系,实现阳光透明操作,接受社会监督。符合条件的乡镇公务员可以按规定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医院医务人员就近提供公租房保障。

培训费新规!

最高标准元/人天

1月4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与旧的培训管理办法相比,标准有所提高,最高标准合计元,最低标准合计元。

培训类别包括三类,省部级及相应人员、司局级人员、处级及以下人员。其中,省部级及相应人员培训费最高,为元/人天,司局级干部为元/天,处级及以下人员为元/天。本办法自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务员必须“充电”

每人每年不少于12天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十三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对加强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其中提到,行政机关公务员每人每年参加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或者90学时(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有其他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试点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

能者多得!

去年底,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在京中央机关暂时调整适用公务员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决定将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拓展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进一步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

试点地区和单位有:

在天津市市级机关及和平区、西青区各级机关,山东省省级机关及青岛市、潍坊市各级机关,湖北省省级机关及宜昌市、襄阳市各级机关,四川省省级机关及绵阳市、内江市各级机关,以及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统计局本级机关(不包括直属机构)。

试行职务与职级并行,意味着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将与职务脱钩、与职级挂钩,将改变过去当领导才能涨工资的现象,从而提高基层公务员薪酬。

转接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应该这么办!

人社部、财政部日前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接续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这样转续:

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的,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内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转移基金。

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的,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转移基金。

参保人员同时存续多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或重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按照“先转后清”的原则,由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清理。

职业年金如何转移接续:

参保人员在由相应的同级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之间流动时,可转移本人的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的累计记账额,继续由转入单位采取记账方式管理。

参保人员由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在非同级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之间流动,或者由财政全额供款单位流动到非财政全额供款单位的,应当由转出单位相应的同级财政保障拨付资金记实后转移接续。

参保人员由非财政全额供款单位流动到财政全额供款单位后,原实账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按规定转移接续,同时其到新就业单位后的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可采取记账方式管理。

来源:工人日报(ID:grrbwx)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8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