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双效,利那洛肽赋能IBSC患者新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依据患者粪便性状特征,IBS可分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及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四类亚型2。从目前流行病学数据来看,IBS的全球患病率约为6%~17%3,中国患病率达6.5%1,其中IBS-C在中国IBS的患病率为16%4。在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中,上海医院的邹多武教授围绕IBS的诊断与治疗做相关学术报告。

IBS-C诊断现状不容乐观

IBS存在就诊率低1、诊断延迟5、诊断率低4的现象,而在多因素综合影响下,IBS-C的诊断更是难上加难,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罗马Ⅳ6去除“腹部不适”的诊断标准并将IBS-C的诊断阈值升高,该诊断标准的确立在亚洲人群IBS的诊断中易漏诊,且敏感度低。

第二,IBS-C患者症状表现多样化,有典型症状,也有不典型症状,不利于患者确诊:

◎典型症状7:反复出现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且常与便秘(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硬/块/颗粒状粪便)伴随发生。腹胀/腹部不适是最令IBS-C患者感到困扰的症状;

◎不典型症状2:包括消化不良、偏头痛、性交困难、间质性膀胱炎、纤维肌痛等。

第三,IBS-C患者与功能性便秘(FC)患者大量重合8-9,且IBS-C与FC症状常在1年内相互转化,影响IBS-C患者确诊9。

基于以上IBS-C诊断现状,虽然IBS-C的诊断标准在不断更新,但仍无法满足中国IBS-C的诊断需求,探寻符合中国病情的IBS-C诊断方法迫在眉睫。

寻求更符合中国IBS-C病情的诊断方式

多个权威组织和专家更鼓励临床医生应基于症状做出诊断IBS,亚洲和中国专家共识强调要基于亚洲人群典型症状进行诊断:在IBS-C诊断时,要基于亚洲人群和中国患者的临床表现:

腹部症状:中国IBS临床诊断需充分考虑与排便相关的腹胀,包括上腹胀1;

便秘评估:依据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诊断IBS-C时,应包括1型至3型粪便,还需注意患者的特殊排便症状,如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和便急10;

症状诊断的关键:便秘、腹痛、腹胀是IBS-C患者基于症状诊断的关键,尤其是无报警症状及肠镜阴性的患者更应该提高识别意识1、11。

因此,在对IBS-C患者进行简单评估后,若未找到器质性病变证据,应基于患者症状,尽早做出IBS-C阳性诊断,以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即使诊断明确,IBS-C治疗仍不如人意

国际上以缓解腹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并增加排便为IBS-C治疗目标12,《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除要求改善腹痛等不适症状之外,还增加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恢复患者社会功能的目标1。

IBS-C治疗方案主要根据患者主要症状选择治疗药物1、13(详见表1),但从当前治疗现状来看,很难达到以上治疗目标,原因分析如下:

一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传统药物只能缓解单一症状,腹痛与便秘只能缓解其中一项,但IBS-C患者腹部不适症状常与便秘伴随发生1、14、15;药物安全性无法保证,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甚至增加癌变风险1、16、17;因需多次给药,患者服药依从性差;

另一方面,欧美一些国家对IBS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患者对目前IBS整体治疗满意率低;来自中国的研究发现,现有药物疗效不佳导致半数以上IBS患者近一年内反复就医;传统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对IBS患者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表1IBS-C患者传统用药选择

打破IBS-C治疗困境,利那洛肽提供用药新选择

传统药物的局限性与不安全性引人深思,我们也重新思考:临床究竟需要什么特征的药物,才能真正缓解IBS-C患者症状呢?再次对IBS-C治疗现状分析发现,同时满足以下三大特征的药物才是IBS-C急需的:

1.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2.同时缓解多个症状;

3.副作用小,长期服用安全。

为什么利那洛肽符合IBS-C临床治疗需求呢?它又是以何种方式缓解IBS-C患者症状呢?

其一,利那洛肽作为肠道促分泌剂的一种,其作用靶点区别于其他制剂18(见图1),多项研究数据显示,在多种肠道促分泌剂中,利那洛肽具有优势作用19;其二,利那洛肽作为首个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20(GC-CA),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可同时增高细胞内外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细胞外的环磷酸鸟苷浓度升高,降低内脏高敏感及痛觉神经活性,从而缓解腹痛、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而升高胞内环磷酸鸟苷,能促进肠液分泌,缓解便秘;也因此利那洛肽能一药双效,实现改善便秘的同时缓解腹痛21。

注:GC-C:鸟苷酸环化酶C;CFTR: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剂;cGMP: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GTP:鸟苷三磷酸

图1不同促分泌剂治疗IBS-C的靶位

也正是得益于利那洛肽一药双效的药理机制,才能打破传统药物治疗IBS-C治疗困境,显露出独特优势:

优势一、相较于传统药物治疗只能缓解IBS-C单一症状,利那洛肽可以有效缓解多个症状。国内外研究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应用利那洛肽一周后在显著缓解便秘症状的同时,也有效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增加排便,解决长期困扰IBS-C患者的问题22-23;

优势二、长期服用利那洛肽,疗效稳定。美国一项多中心对照研究数据分析,应用利那洛肽26周后,不仅能够解决IBS-C患者最为痛苦的腹胀、便秘等症状,同时能够持久稳定地维持疗效,且安全性数据良好22。

总之,利那洛肽作用机制独特,一药双效同时缓解腹胀、便秘等最为困扰IBS-C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稳定,被美国、丹麦、加拿大、中国等多国权威指南强烈推荐用于IBS-C患者的整体症状缓解。

参考文献:

1.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36(5):-.

2.LacyBE,etal.Gastroenterology;(6):-.

3.K-AGwee,etal.JGastroenterolHepatol.Jan;33(1):99-.

4.TaoBai,etal.Gastroenterology.,Su,S-.

5.HuliszD,etal.JManagCarePharm,,10(4):-.

6.GhoshalUC,etal.JNeurogastroenterolMotil,,23(3):-.

7.CheyWD,etal.JAMA,,(9):-.

8.PalssonOS,etal.Gastroenterology,,(6):-.

9.WongRK,etal.AmJGastroenterol,,(10):-.

10.GweeKA,etal.JNeurogastroenterolMotil,,25(3):-.

11.HsongKH,etal,JNeurogastroenterolMotil,,24:-.

12.JohnstonJM,etal.CurrMedResOpin,,29(2):-60.

13.SimrénM,etal.LancetGastroenterolHepatol,,2(2):-.

14.MearinF,etal.RevEspEnfermDig,,(6):-63.

15.HeadingR,etal.AlimentPharmacolTher,,24(2):-36.

1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等.胃肠病学,,18(10):-.

17.GaleJD.AdvTher,,26(5):-30.

18.ShantiEswaran,JNeurogastroenterolMotil;20(2):-.

19.ChristopherJ.Black,Gastroenterology;:–

20.KuhnM.PhysiologicalReviews.;96(2):-.

21.程能能.新型、口服肠上皮细胞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利那洛肽[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8(4):-.

22.CheyWD,etal.AmJGastroenterol.Nov;(11):-12.

23.RaoS.etal.AmJGastroentero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6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