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华为的战略进击
昨天华为轮值董事长的一番表述,是否意味着未来中国政府将介入美国对华为的极限施压,还有待观察,但有一点,华为在进击的道路上,正在以惯性的自然力量,碾向一切旧势力,而不可能永远按下暂停键。
除在5G手机新品推出上一路狂奔,最近有两个有关华为的报道,颇为惹眼。
一个显示了华为的份量,一个显示了华为根本不可能停下来的持续纵深的战略进攻。
两个动作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都是围绕面向未来5G、物联网等技术而动的,无论对华为还是世界电信史,都具有历史拐点的意义。
基础资料
综合云头条、拓荒者科技、新智元、我为科技狂、北京商报等
RISC-V基金会搬迁背后的美国窘境
RISC-V,或成为与x86、ARM三分天下的CPU之一。尽管美国国会议员认为,确保基金会能够保留中国会员,是短视的行为,但它还是在瑞士另立山头。
RISC-V基金会已公告称,不再续签美国基金会会员资格。年9月1日开始,面向会员的活动将只允许瑞士RISC-V基金会的会员参加。
RISC-V基金会最近在其给会员的邮件中说,基金会已正式宣布,其法律实体已由美国过渡至瑞士。RISC-V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说这一举动是历史性时刻?与华为有几毛钱关系?
国产软件、硬件自主化,正在中国掀起一场浪潮。当美国以一国之力打压中国科技企业领军企业华为时,这场浪潮不断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尽管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早在20年前既已未雨绸缪,但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要完全脱离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尤其是当代技术最发达的国家而独善其身,还是有诸多的羁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便你再为强大,也不能为所欲为,毕竟没有谁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完全不受影响,但美国并不死心,不仅对中国,对华为也是极限、极限地施压,但美国打错了算盘,华为是中国最为硬核的企业,没有之二。
中兴是美国投石问路拿下的企业,华为不可能是中兴第二,中国人可不能任由外人乱来,更何况任正非具有军人的血性?在美国施压之下,任正非不愿国家以牺牲国人之利益而拿华为与美国妥协,这是华为底气的霸气外泄,也是任正非血性的释放。
尽管华为一直在加速消化各种掣肘下的技术平台推陈出新的步伐,但在CPU领域,中国因欠账较多,在底层操作系统方面一直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以微软x86和被日本软银控制的Arm,一统天下。前者在通用计算领域拥有完整的生态和巨大的用户粘性,后者在移动领域打拼出一片天下。
知乎答主rredline认为,中国龙芯没错,属于自主可控并有它的存在价值,但它不够开放,起码华为、中兴、展讯、BAT没一家能拿来研发CPU互相竞争,单靠龙芯一家公司很难打破英特尔x86,或ARM构建的民用生态堡垒。
但在面向未来物联网、车载芯片等领域,起家于美国的RISC-V,有与两者三分天下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指出,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
对于RISC-V,倪光南的看法是:
今后,我们应加大对开源软件的投入,包括投入开源基金会,或成立某些中国方面主导的开源基金会,以增大我们在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和制订开源许可证方面的话语权。
三分天下
RISC-V是基于精简指令集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具有精简、高效、低能耗、模块化、可拓展、局部免费开放、无历史负累低效指令等特点。未来,一堆细分领域因为技术迭代慢、对性能和功耗要求不高、对特殊特性有需求而分布着各种小众架构,比如车载芯片、物联网IoT、极低成本的遥控器和玩具控制等MCU等,于是RISC-V应运而生。
RISC-V指令集的雏形,最早在年的一个学校假期,有感于传统商业闭源指令集在教育上使用时的局限性,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KrsteAsanovic、DavidPatterson连同毕业生YunsupLee、AndrewWaterman创造。此指令集也曾获得过五角大楼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资金资助。
而RISC-V基金会成立于年,是运营RISC-V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为核心芯片架构设定标准,并授权谁可以在产品上使用RISC-V商标,就像其他技术组织对Wi-Fi和Bluetooth芯片授权一样,但他们不拥有或控制该技术。
RISC-V基金会现有超过家公司或其他实体会员,包含半导体设计制造公司、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军工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各类组织。美国高通、欧洲芯片供应商恩智浦半导体,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和华为,都是它的会员。
在中国自主替代进程中,这些替代方案可能会基于开源项目,RISC-V正是其中颇被看好的方向之一。华米科技年9月发布的全球第一颗智能可穿戴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是全球首款集成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块的可穿戴处理器,也是全球首款RISC-V开源指令集可穿戴处理器。
平头哥是阿里芯片研发的平台,其就在基于RISC-V架构开发产品,去年平头哥发布其首款自行设计的RISC-V芯片玄铁。后者号称目前业界最强的RISC-V处理器,可用于设计制造高性能端上芯片,应用于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年8月22日,兆易创新GigaDevice正式发布基于RISC-V内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IJ产品,提供从芯片到程序代码库、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支持并持续打造RISC-V开发生态。
美国封闭派
RISC-V还远不成熟,但在拥抱5G、物联网到来的时代,已经展现出其强大的发展潜质。美国一些共和党议员早已盯上了RISC-V。他们担心,美国将失去对RISC-V芯片架构的影响力,该架构可用于制造几乎每种类型的电子设备的微处理器,从而使其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警告说,基金会里的中国会员可能会影响该技术的发展,以帮助中国的半导体产业。
此前特朗普在华为事件中签署的行政命令,其中就覆盖了广泛的信息技术,涵盖软件和硬件,开源并没有得到豁免。该行政命令显示,开放(open)必须平衡保护国家安全的需求。问题就在于,虽然open的意思不是特指开源,但它也可涵盖开源。例如说,华为的开发者如果递交了代码合并请求,如果美国开发者接受了请求,这就有帮助“外国对手”的潜在风险,可能面临25万美元到万美元罚金和10年刑期的惩罚。
对于总部设立在美国的RISC-V基金会而言,这样的困扰同样存在。有外媒报道,数名美国共和党议员曾公开表示,如果基金会只是为了留住会员,就被别的国家利用来开发半导体和处理器等敏感技术,将有悖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削弱美国对RISC-V芯片架构的影响力。
但美国国内也有不同意见。美国应用协会(TheAppAssociation)主席MorganReed,将RISC-V基金会的工作比作中美公司共同开发Wi-Fi芯片标准的努力。“认为可以禁止中国与美国和欧盟一起参加标准制定的想法是行不通的,”Reed说,“中国作为制造商和终端市场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虽然作为公开的技术创新,理应不受政治上的约束,但是,在基金会范围内的开放合作、技术标准、研究成果及知识产权(IP)领域,仍存在潜在的政治风险。作为一家出生于美国本土的企业,RISC-V基金会为什么要将法律实体搬离美国?RISC-V基金会在公开声明中说:
从许多行业和技术社区领导者那里,我们了解到了基金会在开放合作和知识产权相关领域有潜在政治风险,基于持续保证对开源技术和软件的支持,同时规避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决定选择将总部搬迁到瑞士。
虽然没有任何国家、公司或个人对RISC-V施加限制或禁令,但相关的忧虑日益渐增。我们意识到,这种被干预的可能性已成为了阻碍投资和战略制定的存在。瑞士被选为新的总部,正是因为它有着对开源技术和软件的强大支持、协作和较低地缘政治风险的历史。
甫一搬离,RISC-V基金会旋即表示:
从现在开始将不再续签美国基金会会员资格。
所有仅限会员的活动将立即过渡到瑞士新基金会,在年8月31日之前,面向会员的活动允许美国和瑞士RISC-V会员参与;自年9月1日开始,面向会员的活动将只允许瑞士RISC-V基金会的会员参加。
自年9月1日开始,我们会把在美国的基金会实体转变为非会员组织。届时,我们将单独联系尚未完成转入的会员。
连锁反应
X86和Arm架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授权可用,授权也成就了英特尔和Arm的护城河,但伴随RISC-V崛起,Arm有点坐不住了,有报道称,Arm客户,多数在使用Arm的同时也在观望或参与RISC-V项目的开发,这使得Arm不得不对RISC-V进行反制。
譬如Arm宣布名为FlexibleAccess的新授权方案,允许芯片设计商试用Arm旗下的内核和指令集,还向业界推出一项全新的功能ArmCustomInstructions,且允许客户在特定的CPU内核引入自定义指令功能,让客户能够编写自己的定制指令来加速特定的用例、嵌入式和物联网应用程序。
连锁反应可不简单是企业竞争层面,曾在克林顿政府负责出口管理的商务部副部长WilliamReinsch说,由于美国限制与一些中国科技公司打交道,该基金会从特拉华州迁往瑞士可能预示着进一步的技术迁移。
美国的一举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美国也面临两难选择,RISC-V基金会的举动表明,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不仅加剧了中国在软硬件领域的国产化进程,或也使得美国更难成为技术标准团体的落户地。
去年,包括负责SD存储卡以及以太网和HDMI电缆的监督管理机构在内的二十多个标准组织,致信美国商务部长WilburRoss,要求其澄清与华为合作的规则。这些组织警告Ross,限制华为可能会导致标准制移出美国,从而带来“严重风险”,这可能终结了长期存在的趋势——即总部位于美国的组织为世界其他地区设定了事实上的标准。
美国打着“确保不良行为者不能获取损害美国公民或利益的技术,同时促进创新以促进美国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极为自私的国家安全与利益旗号,很可能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代表MikeGallagher曾对路透社表示:“中国正试图绕过我们的出口管制系统,以支持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我们不能让它成功。”阿肯色州共和党参议员TomCotton则表示,通过迁移来“确保基金会能够保留中国会员,是短视的行为。”他补充说,“如果使用美国公共资金建立起来的技术基金会,被别的国家利用来开发技术,那也是令人发指的。”
但美国的限制行为并没有得逞,RISC-V基金会还是搬离了美国。对此中国呈欢迎姿态。早在去年听闻基金会要搬离美国,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包云岗就在“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撰文表示:
将基金会总部搬到瑞士,是释放一个信息,向全世界传达RISC-V将坚持开放自由、坚持为全世界服务的理念。相比较于搬基金会总部,更有意义的是RISC-V基金会治理架构上的变化——只需要缴纳每年25万美元的会员费,就能自动获得董事会成员席位和技术指导委员会席位(已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1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