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官林样本人民资讯
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社会稳定、安全环保、民生保障等方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强镇”面临“车大马小”“责大权小”等“成长的烦恼”。
如何让“强镇”更强?年11月,江苏选择29个经济发达镇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宜兴市官林镇名列其中。年8月,官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高标准通过省级评估。
官林镇位于宜兴西北部,作为全国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官林镇工业经济总量始终居宜兴榜首,是无锡首个千亿级乡镇。政务服务更高效、基层治理网格化、营商环境更优……2年多来,承接部分县级权限的官林镇,构建起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建成现代新型城镇,为全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集成改革,
让政务服务更高效
“以前办理公积金开户要到宜兴市里,没想到现在镇上就能办,真方便!”3月22日,宜兴迈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官林镇行政审批局成功完成公积金开户。这位负责人非常感慨:“集成改革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
“按照以往惯例,每周二上午,宜兴公积金中心的工作人员进驻我们镇行政审批局,官林地区的企业公积金开户只能在这一天才能‘就近办理’,否则就要至宜兴公积金中心开户,然后再返回官林办理后续业务。”官林镇行政审批局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陈婧介绍,官林镇行政审批局主动与公积金中心沟通,在今年3月完成公积金业务的承接。
这样的变化,源于官林镇实施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让官林褪去了发展‘紧身衣’,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推进。”官林镇行政审批局局长孙明华说。
走进官林镇行政审批局服务大厅,8个综合全科窗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在推进改革中,官林镇致力将原本分散的部门窗口进行“一站式”整合,全面梳理进驻大厅的个审批服务事项,让群众不再有找部门、找窗口的烦恼。在行政审批上,官林已经画出了高效政务服务圈。
——严格落实“一窗通办”要求,综合窗口严格执行“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模式。综合窗口共承担89项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月均办件超过件。
——持续加强便民服务事项承接。从今年4月起,官林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医保业务,这背后是官林镇行政审批局积极对接、全力做好医保服务事项延伸下沉。年,官林镇新承接15项审批服务事项,群众办市民卡、社保卡的时间从原来14天压缩至立等可取。
——持续推出便民惠民举措。推出提前和延时服务工作制度,“一窗通办”窗口每天增加3小时服务时间,主动解决群众办理业务长时间等待问题,也解决了“上班族”办事需请假的问题。
——精心打造“我来跑”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官林镇行政审批局窗口工作人员和各村(社区)全科社工,组成“我来跑”志愿服务队,采取多种方式办理本级单位目前尚不具备终审办理条件的事项,让办事的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以赋权的企业投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等事项为基础,梳理出镇级代办事项26个。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是扩机构、增人员,而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再造流程。以“小政府”架构承接“大权力”,最终实现“大服务”。官林镇镇长刘杰介绍,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宜兴市赋权57项,其中行政审批类事项36项。目前官林镇行政审批局可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类事项总计为项,年8月运行以来已办理超过20万件,月均办件量超过1万件,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日益提升。
全能网格,
基层“哨兵”展奇效
走访特殊人员人(次);走访空巢孤寡老人75(次);走访群租房户、出租房户;开展信息采集条;上报自我办结事件件,以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为主……这是今年1月官林镇64名网格员的工作简报。每一个用“大脚板”走出来的数据,凝结成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官林”。
穿着红马甲,驾驶着巡逻车,行驶在田间地头,走进厂房车间,发现问题及时服务……如今,这已成为镇里64名网格员的常态。东尧村网格员蒋志刚笑言,自己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找茬”。从井盖、路灯、垃圾箱、流浪狗管理,到水管破裂、道路规划,村容环卫、安全生产、治安秩序等村民身边的烦心事,都是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1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