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为了一个高级教师名额,十多年的师徒
调问了某县一部分中小学教师,根据结果显示,10人都表示现今的职称制度下,评个职称,特别是中小学高级职称太难了;有4人表示近年无望,准备放弃努力;这里面,不仅是业务普通的教师觉得难,各方面均表现优秀的教师也觉得难。职称成为他们心中的一根“梗”,让他们想起来就感觉不适,降低了职业的归属感与成就感。综合看来,这个“难”,并非是自我矫情,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有一位教师坦言:评个职称,要掉一层皮。拼业务,拼成绩、拼荣誉、拼关系、拼情商、拼身体等,到头来结果不不一定。简直就是一场精疲力竭的大战役,一般人折腾不了。
一、创造业绩难
就业绩这一方面来讲,一个过了职称的老师告诉我,创造业绩的艰辛一天也难以尽述;简直是一部苦难史,个中酸甜苦辣五味俱陈,令人嘘唏叹息。
先说这个优质课证书,需要在获得市级一等奖。僧多粥少,只在县里边出线就已经太难了,市里面的一等奖只有参赛人数的三分之一,何其难。备出一节课,要不停在进行磨课,专家们提出这个“磨”也真是折腾人的,为了上成一节所谓的优质课,好多工作就需要停下来,单纯对这一节课进行翻来覆去的演练,甚至达到多次,要自己对着镜子练,练到舌头发酸头皮发麻。实际上是一种很无实际意义的劳动,却不得不这样来。一位老师吐槽,优质课已经是无限的包装,修饰、成了一种作秀,早已失去了课的初衷。尽管如此,为了在一级一级的选拔中出线,不仅要准备充分,还要在私底下做些打点,以求层层出线。这么一个证书拿下来,心力大半已消耗怠尽。
其次,要拿一个市级的优秀教师荣誉证。要想得到这么一个市级的荣誉,首先,你得甩开了膀子加油干。别人一小时,你要两小时;别人下班走,你要加班忙;学生要争气,考出好成绩;其它不放松,奋力往前冲。各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学校内部要搞到前几名。其次,要与领导走得近,搞好私人关系,这个事领导推荐你才是完成第一步;这些荣誉,说白了要去“谋”它,等不来,盼不来,必须主动。即便如此,也不一定就是你的菜,说不定别人釜底抽薪,甩手替你摘了,也是没办法。所以,这个优秀教师也算是一难。
第三方面,需要有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方面的成果。这个东西有多虚,你想呀!学校是教学单位,不是科研重地,整天那个教学都忙得一批,搞这些没时间,没精力。要么就是舍弃学生。有的老师,是搭顺风车,别人主持课题,给人家搭个下手,把你的名字列入课题成员组里。问题是,都去申报课题,指标没有那么多,这不也得通过特殊的渠道求爷爷告奶奶让立上项,然后就好了,按步骤交材料基本就可以成功。这里面,需要一些文字基本功做支撑。保不准有时候,还有辛辛苦苦搞个课题,最后人社部门不买账,这也是令人头痛。
二、争取指标难
教师职称难还难在指标。现在各学校岗位都有限,倘若是没有空缺,只有等老教师退休空出岗位指标才可以;要是恰好占用指标的是正值盛年的教师,那就只能等,熬到有人退休才能上位。再一方面,就有指标不空缺,若有几个条件成熟的一起挤,也是一件同事之间伤和气又伤感情的事,也给领导造成很大的麻烦,究竟该把指标分给谁。分给了一个,必然得罪另一个。说白了,真的不利于和谐,也容易滋生不公平。一位教师讲,曾经在5个教师争1个指标的情况下,他和谐了校长,然后校长约于半夜偷偷起来两人私下设计单位推荐方案,只往有利于这位老师的方面去设计,得以胜出,其余几人还蒙在鼓里。
三、评审过程难
评审过程难。努力几年,业绩有了,指标到手了,推荐上去了。之后的这个评审的过程,更是要把人折腾够呛的。各种证明材料、表格,层层审核,修改、再提交。这其中,为了避免出错,导致前功尽弃,就要细心再细心,好多人都搞成了神经质。最后,还要过个讲课关。讲课,拼的不仅是平时的基本功与经验,而且还拼的是心理素质。有的教师平时教课很优秀,一上阵就结巴,打哆嗦,导致败走麦城;据称,有部分老教师心理素质过差,直接晕倒在讲课现场的都有。走完了各种程序,简直把人累爬了。经历过的教师,都会觉得这种事情是折腾,也是变相的摧残。
教师职称评审,既然人人喊难,给教师带来的不是良好的体验,而职称又不能取消或废除。那么,我们从不妨理想的角度来设计一下教师的职称:
1,按教学年限自然晋升。副高级以下的职称,每隔5——6年,只要教师的考核都合格,就给予晋升上一级职称;
2,淡化各项业绩,重教学效果。各项业绩里面虚泛的多,而考量教学效果是最公平的,恐怕也是最令人赞同的;谁的教学效果好,就给谁推荐;
3,职称与工资待遇不挂钩。职称仅用来证明教师业务水平等级;而工资待遇随工作年限自然增长。如此,可以避免滋生不公平公正的现象,利于人际和谐;
4,缩小职务工资的级差。事实上,职称工资的级差这几年看,是在增大。从十级到7级,有着0多元的差距。这个级差在刺激着教师评审职称的积极性,甚至不乏不正当的竞争出现。缩小级差,或可有益。
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为什么那么难评?请看这些条件——很多中小学教师为评上高级职称而苦恼,为什么评高级那么难呢?来分析一下,职称评定的制约因素有哪些?由于正高级是国家人社部和教育部统一确定的,指标很少,因此,这里不把正高级纳入讨论范围。
中小学职称分为高级(副高)、中级、初级三个级别,每一个级别下又各分为三个岗位。高级包括5、6、7岗,中级包括8、9、10岗,初级包括11、12、13岗。
对于中小学职称晋级有两大制约因素,这两个制约因素是同时发挥作用的。
01从学校来看,有指标限制
国家人事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职称结构比例做出了规定,全国总体:高级:中级:初级=1:3:6。但实际上,不同省市结构比例不一样。
同一个省内不同学段的学校,职称结构比例有差异。从高级指标来看,一般来说,高中大于初中、初中大于小学。
同一个省内同一学段的学校,学校层次不同,职称结构比例不同。比如四川高中,以前分为国家级示范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现在把国家级取消了,分别称为省一级示范高中、省二级示范高中、省三级示范高中。
至于有没有不是示范性的高中?不清楚,在本人印象中最差的是县级示范高中。
不同学校各级职称占比
02从个人来看,有条件限制
首先是基础条件,全国各地是一样的。包括任现职年限、学历证书、普通话水平等级证、计算机水平等级证、教师资格证、继续教育结业证、任现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
晋职基本年限如下:
初级包括三级和二级。
三级: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或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二级:具备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中级(一级):具备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高级(副高):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满5年以上。
除了上面基础条件外,晋职还需要满足特殊晋职条件,这些条件不同地方略有差异。下面以高级为例。
一、专业素养和工作量
进行过学科循环教学或担任过3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中学教师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课时,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不少于课时,小学教师不少于课时,班主任不少于课时。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2,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校级领导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3,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获得教学显著成长。需要有青蓝合同原件。
二、任职经历
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至少2年获得优秀称号。
支教2年以上。需要有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证明。
三、业绩
讲授过市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并获市二等奖或省三等奖以上)、观摩课、示范课。均要有证书原件。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或在CN刊物上发表1篇并另有2篇在市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中交流(均获市一等奖或省二等奖以上);或获省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或教育科研项目、教改课题通过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鉴定。
有市级以上科研立项的结项证书,且在立项中必须为前三人(包括主持人)。
近5年内至少2年教学效果评估为优秀等次。
四、荣誉
直接指导的学生在市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规范的本学科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同时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必须有证书原件。
获得市以上政府部门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或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受到省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学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表彰。必须有证书原件。
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教育部门联合评选为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级1次或市级2次。
03关于农村教师晋职
对于农村老师,国家有政策倾斜。
一、工作满30年,不再受指标限制,可以直接评高级。但仍要满足高级条件。
二、农村老师晋职条件比城市老师要求低一点。
04此外,有的地方晋职不按结构比例,但有岗位限制。
有的地方把职称评定与岗位聘任脱节,超结构比例进行职称评定,导致职称多于岗位。
比如,某老师评上高级职称了,但是,由于没有高级岗位(5、6、7岗),不能聘任。所以,工资等级还是停留在中级岗(8、9、10岗)。
这本质上就相当于当地教育部门给老师画大饼,先把高级给老师评上,等岗位出来后,老师再顶上。和有指标名额再评是一回事,只不过先让老师安心而已。就好比清朝的卖官制,只要出钱就卖一个官给他,导致官衔比官位多。必须等到国家有官位空缺出来才能真正入职。所以,当时有人买了一个官衔,却一辈子没任职过一天。
这种情况下,不知高级工龄怎么算?是从评上高级职称的那一年开始算、还是从聘上高级岗位的那一年开始算?因为这关系到工资涨幅。
05为什么很多老师吐槽职称评定?
一、指标不足与条件满足的冲突
由于高级职称是学校的最高级别,不能再往上升。
如果按照晋级年限来算,一个老师评上高级时,年龄大约在38岁左右。这意味着评上高级的老师还要继续在高级岗位上教学20年左右。而每年都有达到高级条件的老师晋入高级。这样,晋入高级的老师就会越来越多,最终把高级指标占满。
实际上,在国家刚开始进行职称评定的时候,每一所学校就已经存在着满足高级条件的老师,并且人数比指标只多不少。所以,在启动职称评定的当年,学校的高级指标就已经满额。
之后,即使学校再有老师达到晋高级条件也不能晋级。必须等待高级老师退休,把高级指标名额释放出来。
所以,在中小学里就出现了打分或轮资排辈晋级的现象。
二、晋职条件竞争剧烈
优秀老师的名额有指标限制(不同学校指标不同)
由于优秀老师指标很少,就必然存在着竞争。那么就需要一个看得见的标准,通常就是班级成绩。一般是看期末考试成绩(市统考),成绩好的评为优秀老师。
比如同学科考试成绩,一个老师比另一个老师高2分,高2分的老师就是优秀。可是,这高2分就说明老师更优秀吗?
另外,为了提高成绩,老师不得不采用各种强化手段来促进学生成绩增长,从而导致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机制也是师生矛盾冲突的根源。
这种恶性竞争出来的成绩能反映老师优秀与否吗?
某学校职评评分标准
论文难写
老师写论文以及申报课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职称,而不是出于内心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论文或课题项目大多没有什么质量,写出来没有人看,没有实际价值(还有很多请人代写)。
也有部分老师却不会写论文,导致评职无望。是不是写了论文的老师水平就更高呢?
下面是高级职评材料要求:
某中学老师高级职评材料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媒体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END请转发,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jq/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