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职教类稿件首选当代职业教育附今年
《当代职业教育》(双月刊)创刊于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开放大学(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一份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刊物以宣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新愿景为己任,着力研究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传播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与经验,深入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构筑一流的职教研究和交流平台。
刊物内设栏目有专题研究、理论探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师生发展、监测评估、国际视野、继续教育,欢迎各位新老读者踊跃投稿。
投稿须知
《当代职业教育》(双月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开放大学(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为给作者投稿提供参考,提升稿件的规范化水平,本刊特作以下要求:稿件一般要求正文字以上。本刊对于录用的稿件,将视版面情况进行必要的编辑处理。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本刊初审周期为7个工作日,若超过2个月未见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请勿一稿多投、抄袭和剽窃,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作者自行承担。稿件格式:01.题目:力求简明、切题,能准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尽量避免用英文缩写。0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所有作者姓名位居题目下方,单位名用括号注明,包括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与省市名之间以逗号分隔。0.摘要:摘要应独立成篇,内容具有客观性、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加主观评论和解释,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主语,字数一般为00~字。04.关键词:一般可选4~6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05.正文:要求论点明确、逻辑清晰、论据可靠、语言规范,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文中标题序号依级别为:一、(一)、1、(1)、①。06.注释:对于文中有必要加以说明、介绍、评议的文字可添加注释,并在文中相应处标注序号(采用带圈数字上标),统一采用尾注形式。07.参考文献:作者务必保证参考文献的准确性,依照先后顺序在文中相应处标注序号。标注方式如下: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期):起止页码.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页码.译著:[序号][国别]作者.书名[M].译者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页码.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EB/OL].[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页码.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页码.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期刊[J]、专著和译著[M]、报纸[N]、电子文献[EB/OL]、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告[R]、标准[S]、专利[P]、网上期刊[J/OL]、网上报纸文章[N/OL]、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08.基金项目:获基金项目资助的来稿,请注明项目的来源、名称和编号,一般不超过2项。09.英文翻译:请依次提供题目、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的相应英文。10.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单位,职务,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作者简介也应列出。稿件最后请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
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
q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6--09*基金项目: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其与普通教育‘双轨制’‘双通制’体系构建研究”(编号:VJA)。
作者简介:史文晴(—),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院校德育;唐帅(—),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梁首诗(—),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匡瑛(—),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院校德育。
收稿日期:-09-08
(引用格式)史文晴,唐帅,梁首诗等.公共危机教育视角下中职学生社会心态现状及调适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6):66-74.
一问题的提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席卷全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是我国自年抗击“非典”以来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公共卫生事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时也是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一次历练。中职学校学生群体是未来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所呈现的社会心态,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未来新生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职学生群体呈现出怎样的社会心态,及其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哪些影响,并且基于公共危机教育的视角,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这对于凝聚抗“疫”力量、增强抗“疫”信心,提高中职学生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培育其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有研究概况社会心态是一定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变动和突生的社会心理态势[1],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2]。经济发展形势是社会心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些偶然的事件和变故也会对社会心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见,“非典”“新冠”等重大疫情,5·12汶川大地震、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三聚氰胺”劣质奶粉和“瘦肉精”等食品突发安全事件……这些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对民众的社会心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轻微的紧张、焦虑、恐慌等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4];但过度消极的社会心态,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可能引发非理性行为,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5]。可见,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积极的社会心态至关重要,于是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中找寻调适社会心态的对策。
(1)心理学视角下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会心态调适对策的研究。以往的研究者们大多从心理学视角来探讨社会心态调适的对策,因为“社会心态”一词,本身就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的概念。研究者们认为心理干预(或称心理救援)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够有效地、更具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人群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医疗单位、大众媒体、学校等应做好公众心理预警机制、公众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社会管制后公众心理疏导工作。[6][7]
(2)管理学视角下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会心态调适对策的研究。公共危机管理又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8]。可见,研究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会心态的调适对策,离不开管理学的理论支撑。著名管理学者斯蒂文·芬克(StevenFink)于年提出了危机发展的四段论模式,他将危机分为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和痊愈期;国内有学者将危机周期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潜伏期、突发期和恢复期。[9]每个阶段对于社会心态的调适对策是不同的,在危机潜伏期,政府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jq/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