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前程魏淑敏初识乾坤大,应怜草木青

:淑敏师姐还没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是这样形容她:你永远可以相信淑敏师姐!虽然她经历丰富,能力出众,毕业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乡福建,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在基层发光发热。当时我约稿的时候师姐问我:碧婉,多少字啊大概?我说:长度师姐你自己把控就行。师姐说:哈哈哈好,我想说的可能有点多。所以这篇文章很长,凝聚了师姐的心血,慢慢看,慢慢品味~

个人介绍:魏淑敏,女,汉族,中共党员,籍贯福建福州,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届行政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年福建省选调生,工作单位为福州市鼓楼区教育局,现任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葛屿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师大的九年期间,除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还担任过两年的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事务助理(专职辅导员)。在职期间曾获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二等奖、十佳学生事务助理、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在读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表过一篇刊登于《中国行政管理》的学术论文,及两篇学生工作论文。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团校副秘书长、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学生组织员、团委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及班级团支部书记、班级班长等。曾获得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优秀团员、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奖学金、“京师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二十余次校级及以上个人奖励。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勤勉工作,积极参与十余次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参与短期出国交流活动,力争拓宽视野,学以致用。

去年此时,因为疫情影响,一边完善毕业论文,一边准备各种网络笔试面试。一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在此将经验教训和心路历程一起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在研二的时候,我同时动过考博和找工作两个念头。

关于考博,作为一个本硕都在北师大读书的学生,还是有到更好的学校深造的愿望的。虽然认真考虑过这件事,但在经历了查找资料、梳理研究方向的学术脉络演进和联系意向导师之后,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真的想读博吗?为什么想读博,是因为希望以后考公能够更有优势,还是因为想继续深造,为学术研究做一点自己的微薄贡献?从个人规划、学术天赋和能力上看,适不适合读博?能不能承受博士期间的科研压力?能不能面对博士毕业后各类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的博士找不到工作的风险?认真思考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学术能力还不够过硬,学术兴趣还不够浓厚,或许读博这条路更适合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朋友们。也可能是在高校待了很长时间,我想换个环境,更直接地了解社会运行状况,最后我还是决定找工作。

关于找工作,高考报专业的时候,我选择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继续攻读“行政管理”专业,就是希望以后能够做一些公共事务。再加上我做过两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在读期间也做了一些学生工作,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主要方向就是选调生(含公务员)、事业单位和高校。

第一个方向是考公。决定考公务员之前,虽然我自认为规划很明确了,但我也还是问了自己几个问题:公务员到底是干什么的?能够接受自己考什么层级的公务员(国考还是地方级?地方的是不是一定要回家)?能不能适应公务员这种几乎一成不变、从琐事开始、可能经常“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能不能适应工作几年后和同学朋友对比起来可能工资也不够高、成绩也不突出的现象?能不能从这个工作本身获得成就感?

在获得了肯定的答案之后,我开始了公务员考试的准备工作,总体上就是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硬件方面,一是准备题型。公务员考试分为行测和申论两个大部分,而行测又分为图形推理、言语逻辑、常识、资料分析等内容,申论分为综合分析、文章写作等环节。对于这些题目,通过不断学习解题方法,进行一定数量的题目练习和模拟练习,可以掌握解题规律,明确做题时间,提升解题速度,养成做题习惯(比如哪部分先做,哪部分可以先跳过,等全部做完了以后再做;哪部分可以先涂答题卡)。而对于申论,我总结了可能会出哪几个类型的题目,每个类型应该用哪些素材,逻辑应该怎么展开等等。

二是对于持续对各类理论和时事新闻保持学习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q/80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