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路榜样登高望远,脚踏实地,他在奋斗
岳庆磊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级
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一百多年前“五四”运动点燃青年追求民族独立的精神火种,到新时代青年小我融入大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青年一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岳庆磊,勇担青年使命,在科研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工作中,他都以饱满的热情,践行着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彰显着新时代青年开拓奋进、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
荣誉奖项
国家奖学金
天津市优秀学生
南开大学研究生公能一等奖学金
南开大学三好学生
南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南开大学党员青年先锋
南开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
年南开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
10余项科研项目
发表论文4篇
其中一篇被CSSCI收录
且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参与撰写的《物业城市白皮书(年)》
获得珠海市横琴新区政府支持并发行出版
参与撰写的2篇报告报送中宣部
所在调研团队跻身“调研中国行”全国15强
并被评为“知行南开”社会实践优秀项目
Part1
砥志研思,精益求精
Q1
研究生期间,你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规划?有许多同学在进入研究生这一阶段后,面对与本科不同的学术压力和氛围可能不太适应,出现迷茫,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进入研究生阶段,我明确了研究生应要以学术研究为主,脚踏实地做学问,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我会尽可能让自己忙起来,多去参加一些科研课题、活动项目。
克服迷茫,重要的是紧跟老师节奏。我的导师吴晓林老师对学生很负责,会给我们安排学术任务。根本的是自我意识的更新,身为研究生,我们应具有学习上的自发性和自觉性,自发性就是树立任务导向,自觉性则是为自己的长期发展规划自觉行动起来。
清华交流
Q2
你在《学术界》杂志发表的学术论文《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曾前后被修改20多次,你对一篇优秀论文的定义是什么?从选题到行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有什么经验?
我认为写出一篇优秀论文,选题上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选题要有与前沿问题、理论的对话或是对传统理论的更新,“立地”就是要立足实际,去做调研。
至于写作经验,还是要扎好文献马步,练好综述内功。我们都知道拳打百遍,其义自见,论文写作的过程,也是反复修改的过程,一定要禁得住考验,用一些经典理论与现实进行对话。
Part2
躬身力行,服务奉献
Q1
你在年学生年度人物的寄语中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句话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你心中的“远方”是什么,“人们”又是谁呢?
这句话来自鲁迅先生,它给我一种视野和格局的支撑,让我意识到不能将眼光局限在眼前的琐碎上,要有家国情怀与使命感。对我而言,“远方”意味着我们中国未来光明的发展前景,我所理解的“人们”是在我的能力之内,能够去影响、去带动、去感染、去帮助的那一部分人。
为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宣讲
Q2
疫情期间,你积极投身于农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你主要是担任一些什么样的工作呢?这些工作是否有带给你经验或启发?
国家有需要,我们自然就应挺身而出,我选择这样的工作纯粹是一腔热血。起初,我做的工作基本是搬运、分发物资,后来开始统计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外来人员,以及用电脑输入、上报一些防疫数据。
疫情防控期间,我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写了一篇感想类文章,在《公共管理评论》“实践视野”栏目上发文一篇,主要探讨农村疫情防控期间的“村村整合”主题,以及农村地区有关熟人社会治理的难题。这次经历启发我只有将所学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发现、解决中国治理存在的问题,担当起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
疫情期间进行村民信息采集
Q3
你一直热衷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曾参与天津市“百城千县万村”专题调研,红色沂蒙行、情暖农民工等多项活动,你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xiongs.com/lwyj/7861.html